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0部分,新中華1903,插翅難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印度。英國政府設想,一旦該計劃能順利實施,不僅能緩解英國對棉花的需求,而且還能導致紅俄國內輕紡工業的徹底癱瘓。

英國的上述計劃並非荒唐之舉。原因有三:一是英國在俄國革命後對中亞進行的大規模武裝干涉,已對中亞蘇維埃政權的存在構成嚴重威脅;二是紅俄的輕紡工業多集中在莫斯科、伊萬諾夫——沃申斯克等地。在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對紅俄採取經濟封鎖政策後,美國停止向紅俄出口棉花,中亞成了紅俄棉花來源的唯一供應地。一旦英國佔領中亞,輸往俄羅斯的棉花通道即被阻斷,其結果勢必造成紅俄國內輕紡工業因缺棉而被迫停產的被動局面;三是中國政局的穩定,客觀上有助於英國該計劃的順利實現。

這項計劃的實施需要中國的密切配合,為此徐樹錚特別將此事上報總統府。對此,徐天寶找來周學熙、張謇等人商議。周學熙認為,新疆本來西北重要的產棉區,如果中亞棉花一進來,勢必對本地的棉花種植業產生衝擊。

張謇則認為國家本來就要在新疆大力發展棉紡業,而且中國也佔據了中亞不少地方,這些地方之中就有不少傳統的產棉區。不管英國人是否把棉花運到喀什,新疆的棉花總要面對中亞棉花的挑戰的,還不如早作準備。

徐天寶一番思量之後,覺得張謇的想法更加合適。自己本來就要在新疆大力扶植棉花的種植紡織產業,而新疆本土棉花的產量遠遠喂不飽先進的棉紡機,至少要等中亞的產棉區提供原料的時候才可以滿負荷開工。如果英國人願意把棉花運到新疆,並就地加工的話,也可以先期培養一批棉紡工人,為日後壯大新疆的棉紡業做準備。

主意打定,徐天寶便找來朱爾典,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最後,英國人盤算下來,與其萬里迢迢地把棉花運到印度,不如在新疆就地加工,然後賣給中國人。自然,這只是英國人的如意算盤,事實上中國本土棉布十分充裕,國防軍總後勤部在新疆低價採購這些中亞棉布,然後一轉手全部當做軍用物資賣給了白俄,一批批白色軟黃金全部換成了尼古拉二世手裡一箱箱貨真價實的真黃金。

干涉俄國內戰,為中國帶來了滾滾財富,而且透過一系列條約,滿清時代被沙俄割佔的土地大部分也都回來了。但是,條約的簽訂是一回事,真正接收卻是另外一回事。廟街、海參威、伯力等地依舊駐紮著大量白俄軍隊。一天不把這些白俄軍隊趕走,這些土地就不算真正的收回。

話說高爾察克死了之後,白俄政權中的親英國派實力大受打擊。以拉斯普廷和烏薩蒂為首的親中國派佔了上風。為了換取中國更大的支援,甚至是軍隊直接參戰,拉斯普廷和烏薩蒂積極推動從中國的土地上撤軍,但是,親英派忽然拿出了一系列檔案,聲稱中國一面高價向白俄出售物資,一面卻派出軍隊直接幫助紅俄作戰,要求中國立刻做出解釋。

“這是怎麼回事呢?”外交部的那些總長次長們糊塗了,“難道是國!防部的秘密行動?”

國!防部的人也愣了,“難道是大總統的秘密行動?”

徐天寶也大感意外,“我從來沒有下令執行這樣的秘密行動啊~”無奈之下,徐天寶只能派出大批煞神特種部隊的克隆人士兵潛入紅俄控制區刺探情報,同時透過秘密基地的超級電腦黑皮查閱資料。

原來,這些所謂幫助紅俄打仗的中國人,是由部分滯留在俄國的華工組成的“中國軍團”。華工赴俄始於19世紀6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達到高潮。一戰時,俄國對勞動力的需求急劇增加,在中國北方大肆招工。這些人到達俄國之後,不是被送到原始森林的伐木場、西伯利亞的礦山從事奴隸般的勞動,就是被送到西部一戰前線,挖戰壕或從事戰地運輸,慘死在戰場。

俄國革命爆發,旅俄華工出於對沙俄的仇恨,紛紛拿起武器,加入到革命中。在隨後的蘇俄內戰和反對外國武裝干涉的戰爭中,又有成千上萬的旅俄華工加入工人赤衛隊和紅俄軍。紅俄成立後,俄國發生內戰,交通受阻。中國在俄的參戰部隊和勞工無法撤回國內。

1918年7月底,滯留在俄國的中國參戰人員中的一支約2000人,在張福榮(音譯)的帶領下乘火車到達南烏拉爾地區的車裡亞賓斯克和鄂木斯克之間的特羅伊茨克。紅俄軍同白衛軍高爾察克的部下杜托夫部及捷克軍團正在特羅伊茨克激戰。因鐵路被破壞,列車無法繼續前行。中國軍人和勞工準備步行穿越哈薩克草原返回中國新疆。面對這群不速之客,紅俄紅俄軍和白俄軍都想利用中國人為自己作戰。白俄軍命令他們進攻紅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那年還好嗎

上網找工作

有道昏君

炒作

安辰一若

散發弄舟

鳳在蒼穹

閃啊閃

撞破殘疾學霸的秘密後

罄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