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部分,嫣然,理性的思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李御史”
顧運則搖頭嘆道:“舅兄與幾位同僚正想著怎麼把人救出來但看皇上這番雷霆之怒,只怕是難。”
“大哥這就插手了?”孟素蓉也覺無可奈何,“呂良之事大哥尚不知曉吧?”
“岳父大人怎敢告訴他?”顧運則也是知道自己那位舅兄的脾氣的,“這二人同樣是無憑無據,此時若將此事奏報上去,只怕皇上還以為是御史們結黨攻訐茂鄉侯府,若是再深一層想到立儲上去,就更難善了了。”
孟素蓉深深嘆了口氣。何止是“只怕”,若是孟節真把呂良報了上去,皇帝是必定要以為御史結黨的,且孟節只是剛剛從翰林院調升過去的,到時候恐怕連翰林院都要捲進去。帝王先入為主,臣下還怎麼解釋得清呢?
“岳父說,本來今年我考績不差,岳父想著替我謀個京城的職位,如今看來,不如再放一任外任,免得此時入京,說不準還要捲進風波中去。就是舅兄,岳父也想替他謀個外任了。”
顧運則在這個位置上已然坐了六年,原指著今年任滿能往京城裡去的,如今卻也只好放棄了。孟素蓉也是自嫁後再未見過父母,不由得也悵然起來。顧運則不願再提此事,便指了信末道:“這裡還提了姨妹一家,韓老太爺過世,連襟也要回鄉守孝了。”
第17章 過年喜臨門(上)
顧運則所說的姨妹,是孟素蓉的妹子孟素芯。
孟老太爺總共一子二女,皆是嫡出。孟素芯比孟素蓉小三歲,定親卻早,十五歲上就與大學士韓家的獨子韓縝定了親,只因長幼有序,直拖到十七歲孟素蓉出嫁後才成親。
韓家世代為官,韓老太爺更是曾任太子少傅,只是人丁不蕃,到了韓縝已然是三代單傳。韓家祖籍湖廣,如今韓老太爺歿了,韓縝便奉母扶柩返鄉守孝,孟素芯及子女們自然也要跟著離開京城,如此一來,倒是恰好離了這場風波。只是韓縝並不是個能耐的,守孝前藉著父親的廕庇做個閒官,將來孝期滿了若要起復,只怕還有些麻煩。
不過這些終究都是別人家的事,夫妻二人稍稍議論了幾句便放下了。京城裡頭雖然都是大事,卻離著還遠些,議論感嘆過了,回頭還是要過自己的小日子。
平靜的日子過得快,一晃眼就到了年下。孟素蓉的肚子越發沉重,家裡的事大半都交給了顧嫣然,只有祭祀這樣的大事勉力拖著身子盯著。幸而這不是在家鄉,外任上的祭祀總簡單一些,每年都做慣了的,倒也順順當當沒出什麼岔子。
過了除夕就該各家去拜年,孟素蓉這身子自然不能出去,只好坐在家裡接待來拜年的各家女眷。
秦三太太照例是第一個上門的,還帶了秦知漁秦知眉兄妹兩個,進門先去給顧老太太問安。顧老太太穿著品紅的襖子,石青裙子,頭上戴著白兔兒皮的鑲珠抹額,滿臉笑容精神煥發,看得秦三太太好一陣感嘆:“老太太這精神,就是年輕幾十歲的人也未必有。”
顧老太太笑道:“我老天拔地的,還精神什麼,不過是想著今年家裡又要添丁進口,高興罷了。”
秦三太太自然好一番恭維,又瞧著顧老太太的穿戴:“珍繡坊的手藝果然不錯,老太太這抹額也精緻。”
“這是宛孃的針線。”顧老太太抬手摸了摸抹額笑道,“我說不用這個,這丫頭非說冬日風大,怕我吹了風頭疼,硬是做了出來。”
秦三太太的目光不由得就投到顧老太太身後的謝宛娘身上。一進來她就瞧見顧老太太身邊多了個人,原本以為是新買的丫鬟,但看頭上戴的是鎏金簪子,耳朵上還有一對金丁香,比顧家的丫鬟更厚了許多,再聽顧老太太這話,一時弄不清楚這宛娘是什麼人,只得順著笑道:“這針腳果然是細密,珠子串得也巧。”這抹額上用暗金絲線繡了個壽字,九顆珠子就鑲在這壽字上,說起來與正經繡孃的手藝不好比,但比一般丫鬟們的又強多了。
謝宛娘被眾人這樣一看,臉就紅了紅,低頭道:“是這珠子好,鑲上去才好看姨娘拆了自己的珠花”她在家中的時候,謝家也算呂家村裡殷實的人家了,她娘也不過弄一對珍珠耳墜子戴戴,那珠子只有綠豆大,也不是滴溜滾圓的。到了顧家,白姨娘竟隨便就拿了朵珠花來拆開鑲抹額,這九顆珠子顆顆都是圓潤光瑩,最大的一顆有黃豆大,顏色粉紅潤澤,便是她是海邊人,也不大見這樣好成色的珍珠。
顧老太太倒不知道此事,聞言有些驚訝道:“秀雲把自己的珠花拆了?這是做什麼,大年下的你戴什麼?有孝心也不在這上頭。”
白姨娘笑道:“一朵珠花算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