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3部分,回到明朝做千戶,懷疑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口的滾滾人流。滿懷希望,往山西大同兩鎮及塞外之地而來。他們一部分在兩鎮之地被吸引,一部分則是繼續往塞外而去。隨著滾滾流民的到來,一個又一個龐大的移民安置點在兩鎮各地建立。

到了這裡,不但有柵屋住,每天還有稀飯喝,更重要的是,流民們都會經過嚴格的衛生消毒,換取發放的新衣服,保證不會有傳染病的疫病爆發。在安置點觀察七日後,他們便會被組織起來前往各地安頓勞作,開始新的生活。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以工代賑才是王道,黃來福可不養懶人。

這些流民們被安置在兩鎮境內只是一小部分,畢竟兩鎮內自己的居民都不少,土地也不多,將他們送往塞外才是正理,畢竟那裡才有無盡的土地資源,也需要大量的人口。

據移民局的統計,僅僅從萬曆二十九年下半年到第二年的春天,送往塞外的大明流民就高達百萬之多,無數的新城鎮與屯田農場在塞外建立起來。而黃來福從萬曆二十一年開始經營塞外起。這多年中,前往塞外的大明漢人總共不過百萬,此次天災,也為黃來福的塞外佈局,獲得了充足的人力資源。

黃來福在忙著組織流民移民塞外同時,當然也不會不關注那些仍在內地的流民們,在萬曆皇帝調糧賑濟災民的同時,大批的糧隊也從山西及塞外前往京畿之地,更引起了百官們對塞外的關注。

早在幾年前,當塞外開始向大明內地輸糧時,很多人己經改變了對該地鳥不拉屎的印象。眼下連大明內地都大災後,塞外仍有餘力輸糧,就更引起人們的重視了。內閣首輔沈一貫甚至向萬曆皇帝建議在塞外諸多地方設立州縣。

萬曆二十九年這場大規模的災害一直到年底才有所平靜,此次黃來福的地方治理能力及賑災能力再次引起眾人的側目,在整個大明北方都是一片悽慘的時候,黃來福境下兩鎮卻是屯田豐收,百姓安居樂業,這不能不引起有心人的思考,到底是原因何在。

而由於黃來福的治理成績及對自己的力挺,萬曆皇帝是越來越對黃來福滿意,特別是今年八月時,黃來福發動大明各界人士踴躍捐款,捐來的財物都以皇帝的名義賑濟災民,讓流民們對皇帝百口稱頌,這更是讓萬曆高興。

因此,在接下來黃來福向萬曆帝上疏在大明各地設立災害緊急預防體系時,萬曆皇帝當然是立時答應了。眼下大明己經有全國體系的礦務局與稅務局,仿效這兩局再次成立災害預防局,並不是什麼難事。當然了,該局借鑑的目標自然就是黃來福在兩鎮設立的災害相關部門。

對於這個什麼災害預防局,百官們自然是有許多非議,不過在萬曆皇帝的力挺下,該局順利設立。事實上,在大明此後幾年的災害中,如萬曆三十一年南北的大水災中,萬曆三十二年京師的大水災中,萬曆三十三年廣東、福建等省的大地震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很快在沸沸揚揚中,萬曆二十九年過去,萬曆三十年(1602年)來到。

這年的春天,五寨堡一些農場中多了一種新式的栽培作物:土豆!

早在萬曆二十三年時,黃來福的家丁阿智從南方帶回來了花生,土豆,玉米,紅薯,菸草等數種高產農作物種子。這些年中,五寨堡農政部一直在對這些種子進行研究培育。希望能培育出一些優良品種推廣天下。

幾年過去了,適合在炎熱地方生存的花生,玉米,紅薯,菸草等幾種農作物良種在五寨堡仍沒有培育出來,不過耐寒的土豆良種卻己是培育出來,並試著在五寨堡一些農場中開始栽種。

訊息傳開,黃來福大喜,別人不知道這土豆的妙用,黃來福卻是知道的,如果這土豆大規模推廣開後,真不知道可以活民多少。

黃來福在為土豆歡喜若狂時,遠在千里之外的京師仍是一片沸沸揚揚,百官各種紛爭不休。

各樣紛爭是大明官場老現象了,動不動什麼事情就是鬧得沸沸揚揚的。不過今年京師官場似乎有了一些新意,出現了另外幾種不同的東西。在去年的京師官場中,雖然攻擊黃來福,攻擊萬曆皇帝的開礦榷稅言論一樣不停,不過久了聽眾也是厭倦了,攻者也多少膩了,加上黃來福文章的打臉緣故,攻擊萬曆皇帝與黃來福的文章今年少了很多,不過另外一種所謂“清議”及廷臣樹黨相攻現象卻是突然冒了出來。

所謂的清議是由東林黨所引起的,早在萬曆二十二年時,吏部郎中顧憲成被革職為民,在無錫東林書院講學,由於遙相應和者甚多,東林之名大著,人稱東林黨。

這些東林黨人雖然大多在野,不過卻是喜歡發言評論,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