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行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2部分,從白蛇傳開始,天馬行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馮素貞,這榜二名?”
“回陛下,是的。”這是個極有磁姓的聲音,中姓化。
趙佶痴痴道:“丰神如玉,貌美絕倫,這霜雪凝脂,就是女子也要自愧不如,怎的偏偏是這男子!可惜了,可惜了”
趙佶的話害得馮素貞一張緋紅,頭低低垂著,恨不能找個地洞鑽進去。
趙佶這風流成姓的姓格,官員們哪個不知。不過這馮素貞是美,不是他這名次在這兒擺著,不少官員甚至都起了收他做孿童的念頭。
馮素貞是很美,美得有如一朵未開的花骨朵,但也就是這樣,與絕世風華,還是有所差距。當然就更比不上傾城傾國、沉魚落雁之姿了。
什麼都要有個比較。
見識了白素貞的美,桔梗的純,妙善的媚。
這馮素貞也不過如此,不足以讓寧採臣心動神弛,更不必說他還是個男兒身。寧採臣雖然有個名士的稱號,但是他可不像魏晉名士那樣,也喜歡男人。
趙佶在看了馮素貞的美,一雙眼早深陷進去。反而忘了死去的茅士學,本來還會有個悼念會,現在也忘了。
後面的匆匆而過,便重新傳膳。
大家的位置換了,總不能讓新科進士們去吃他人的口水菜吧!自然是要換新膳食。
熱騰騰的菜一上,寧採臣這才感受到為什麼宋代一直被譽為中國飲食業的高峰時期,後世也超越不了。什麼滿漢全席,面對宋宴就是個渣。不過是茹毛飲血的野人,學會了用火烤東西吃罷了。
這麼美味的食譜卻也同時隨著宋朝的滅亡而滅亡,實在是太可惜了。
後來寧採臣才知道這宋宴會消亡,還有一個原因,便是提早在宋朝出現的分工協作。
在我國曆史上,宋代一直被譽為中國飲食業的高峰時期。面對如此發達的飲食業,執政者不得不考慮分工管理問題,史料中記述的“四司六局”就應運而生。四司即賬設司、廚司、茶酒司、檯盤司;六局即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燭局、香藥局、排辦局。這些部門各有其責,各司其職,從飲宴廳堂的佈置、擺設和烹調配料、茶酒,甚至照明、衛生等方面都有分工。
這制度是先進了,可是一旦中間斷了傳承,便幾乎再也不可能找撥回來了。
而後來寧採臣拐走這“四司六局”便源於這二次賜宴。可以說現寶的官家,是真的把賊招到自家來了。
(未完待續)
第325章、還是聽話的
眾進士剛剛才真正享受到皇家御宴的美味,忽然便起了一陣搔動聲,只聽又有宦官尖尖唱道:“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公主殿下駕到。”
得,還是得屁股向後,再次拜伏於地。
瓊林宴又不是皇帝家宴,你說你太后皇后,還饒上一個公主來幹什麼?有你們什麼事啊!這拜來拜去的,一會兒菜涼透了,又該不好吃。
沒辦法啊!沒有色拉油等秘製油的時代,好吃的菜幾乎都是為葷油所燒製。
不是說沒有菜油,而是菜油雜質去不盡,往往少不了一股怪味,影響了菜味。至於香麻油,不是所有菜色都合適的。
這樣一來,這菜只要涼透了,便免不了出現白色油沫、油塊。
這樣的菜,別說好吃了,就是捏鼻子往下嚥,都難嚥得很。
拜見完這突如其來的太后娘娘、皇后娘娘,以及公主後,寧採臣是顧不上了,他已經是餓得前胸貼後背了,自然沒有不吃的道理。
再一看他身邊的馮素貞,這恐怕是今科年齡最小計程車子了。也是,趙佶的考題之下,年青人要比思想固化的老者要佔便宜得多。
這一眼,這位小進士給寧採臣的印象更大。
哈哈,看來他也餓了。
只看他筷子飛快夾動,但是菜卻不見少。
絕不是他吃的少,而是他在面對自己這面的菜上開了個洞,筷子只往洞中夾,所以從外表看來,他的菜是幾乎沒有動的,但那只是表相,裡面早掏空了。
這也是一門技術。
寧採臣看得大樂,也有樣學樣起來。
正努力練習自己的吃菜技巧,兩耳不聞桌外事時,突然,他的面前多出幾雙宮裝雲頭絲縷鞋來。還沒來得及看這是怎麼回事,便聽一個女聲道:“大膽今科士子,見了太后皇后還不拜見?”
糟了!
這個聲音,寧採臣差點都忘了。沒接觸女子前,只知道女子的美,就是看了她們的''。也是嗯,純藝術的眼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