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行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3部分,從白蛇傳開始,天馬行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武松身上的變化,難道說自己已經在改變了歷史?
王倫是,吳用是,宋江來了也是,現在武松也是嗎?
(未完待續)
第387章、驚喜的武具
看到寧採臣似乎在發呆。武松喊道:“大人?寧大人?”
“哦。”寧採臣清醒過來,問道:“武松?大郎大郎還好?”
武松問道:“大人識得家兄?”
果然是亂了,武大郎竟然還沒有死?那武松是怎麼上的梁山?
“武松兄弟”
“大人,不敢稱兄弟,還是叫我武松吧!”武松慌忙連稱不敢。
封建制度之下,等級森嚴,武松不敢與寧採臣稱兄弟,寧採臣也沒有逼迫於他。“武松,你既然家中有兄嫂嗯,又怎麼會落草?”
“哼!別提了,都是那狗官嗯,我不是說大人!”
“無礙,天下多有為惡之官。”寧採臣說,“天下官全殺了,是有冤枉的,隔一個殺一個,絕對會有漏網之魚。”
“嘿!大人說的太對了!”武松覺得寧採臣簡直說到他心坎裡了。
武松是清河縣人氏,他有一個哥哥叫武大郎。從小父母雙亡,由兄長武大郎撫養長大。這武松兄弟雖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長八尺,儀表堂堂,渾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氣。武大郎卻身長不到五尺,面目猙獰,短矮可笑,諢名“三寸丁古樹皮”。
武松自小習武,武藝高強,姓格急俠好義。江湖上都稱他“灌口二郎神”。為什麼要稱他為“灌口二郎神”呢?因為鎮守灌江口的二郎神,武藝驚人,神通廣大,排行也是第二,所以給武松起了這個美名。
武松在家好打不平。因先前在家鄉打死一個惡霸,怕吃官司,遠離家鄉,投奔河北滄州,躲在小梁王柴進府中避禍,一住二載。就在那年九月間,山東濟州鄆城縣宋江,因在家殺死閻惜姣(閻婆惜),也逃到滄州柴進府中避禍。
宋江路過陽穀縣時,路遇武植,武植託宋江帶口信給武松,說清河縣的命案,因無人作證,官府不再追究;武植已遷居陽穀縣,等武松到陽穀縣相會,以求兄弟團聚。宋江、武松二人在柴進府中一見如故,並結拜玉蘭。宋江把武植的話告訴了武松。武松得到哥哥的訊息,歸心似箭,第二天就辭別柴進、宋江,趕奔陽穀縣尋兄。
一次醉酒後,在陽穀縣(今聊城市陽穀縣)景陽岡打死一隻猛虎,因此被陽穀縣令任命為都頭。
到了這,歷史有了改變。在這裡他就遭了地方官員暗算,從而早早流亡天涯,在十字坡酒家遇到了張青、孫二孃夫婦,落了草。又因為寧採臣改變了魯智深的命運,在二龍山沒有了魯智深,他也就早早上了梁山。
如果說黑旋風李逵,寧採臣不喜歡,也沒有可能拉攏,但是武松不同。武松不是個混人,他想做一個好人。
對武松來說,最光彩的事不是打虎,而是做都頭,都頭生活影響他一生。
現在武大郎沒有死,武松就更有挽回的餘地了。
寧採臣想了想說:“武都頭如果要接兄、嫂,須記一個快字,快去快回。無論什麼原因,當天就回,不要耽擱。遲慢恐有血光之災,於家兄不利。”
“是,大人。武松記下了。”武松應下,遲疑了一下,又問道,“大人,這梁山”
寧採臣笑了,叫他武都頭,他沒有反對,便知道他還是想做一個好人,落草實非他所願。
誰不想光明正大?誰又不想光宗耀祖。
華夏千百年來,這已經深入了骨髓裡。
寧採臣笑了笑說:“都頭所想,會有那麼一天的。”隨後便帶著人去了。
歷史開始改了啊!
寧採臣笑了笑。既然穿越了一回,如果什麼都不改變,什麼都不做,那才是真的白穿了一回。
下了山,寧採臣卻沒有離開山東,反而向北走去,到了一個出海口,寧採臣才停下。
“大人,是從這兒取船嗎?可是我等沒聽說山東有什麼船塢啊?”阮小七問道。
其實這一路上他早就想問了,為什麼向北走,而不是向南走。
“呵呵,阮兄弟這才問,我還以為一開始你就會問。是,也不是。”
寧採臣見他不明白,解釋說:“這次下山,取船是一方面,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需要弟兄們去做。”
“大人,什麼事?”
“金人來了汴京,但是這金人狼子野心,比遼人更惡。”寧採臣把他在壽宴上做的事說了一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