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行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0部分,從白蛇傳開始,天馬行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寧採臣是窮人,他知道。
可是寧採臣問卻不對。寧採臣是穿越者,自然是認為他們的伙食太好了,但是這時代的人可不這樣想。
天朝上國啊!君子之國啊!
統治者為了自己的面子,哪兒會管千萬的百姓有多窮。他們只知道咱們是天朝上國,自然要把外國人照顧好了。
哪怕是外國人的跳蚤,也要餵養得白白胖胖的。這樣“咱”到了國際上,多有面子。
君王都這樣想,下面的酸儒們更是如此。反正又不花他們的錢糧,還能得個“仁義”的名聲,何樂而不為?
寧採臣是個儒生,這是無須置疑的。
聽寧採臣問伙食的事,他們立即回道:“回大人,這最近實在是買不到肉,所以”
“誰問你這個了?我是問為什麼他們吃饅頭,而不是吃米?”
原來是這個啊!夥廚鬆了口氣:“回大人!這西夏人是北方人,北方人喜麵食,南方人吃米。他們是吃不來米飯的。”
他的回答,反而更讓寧採臣生氣:“吃不來米?你當他們是什麼?是貴賓?他們是俘虜!他們還吃青稞呢?你為什麼不去買?”
“是,大人。”
“是什麼是?”
“去買青稞。”
寧採臣差一點讓他氣死:“不用了!打今兒起,所有俘虜一律稀飯鹹菜!他奶奶的,比老子以前窮的時候吃的還好!”
軍將們本來是在發呆,寧採臣一句“他奶奶的”粗口,瞬間便拉近了他們之間的關係。
對寧採臣的好感度是噌噌噌直往上升,差點爆表。
文人罵他們這些軍漢什麼,不就是語言粗俗嗎?寧採臣爆粗口,他們不僅不覺得粗俗,反而覺得親切。
關係近了,自然要交淺言深。
“寧大人,只吃稀飯是不是慘了點?”
寧採臣看了看這開口的軍將,白白嫩嫩的,怪不得馬可波羅會在書上說這宋朝的城門官都比歐洲的國王吃的好,原來根結在這兒啊!
汴京人實在是“太富”了!
“慘?有多慘!餓不死就成。老子以前比他們慘多了,三天兩頭吃不飽飯。”
寧採臣雖然在訓人,但是他一口一個老子,卻並不讓軍將們感到反感。
讓一個文官暴粗口有多不容易,他們這些汴京的軍人是深知的。寧採臣暴粗口,他們絕不會以為寧採臣是個喜歡暴粗口的人。狀元、陛下身邊的人,天下名士
這樣一個人,又怎麼會是個喜歡暴粗口的人呢?
寧採臣越是這樣,他們與寧採臣越是貼近。
“寧大人,我們是擔心官家”
“官家那兒自有我去說。換,現在就換。葷油炒青菜給咱們的軍士,把鹹菜給他們。我就在這兒看著。”寧採臣大聲說。
實在是太火大了,西夏人是什麼?
雖然歷史書寫者對他們全是同情的口吻,但是這掩蓋不了西夏人的本質。
對外擄掠、販賣人口,以及奴隸佔有制。
單單是宋初十餘年間,西夏人對漢地的擄掠,擄去人口、牛羊以萬計。
這是他們的本質,就是現在西夏貴族也擁有大量漢人奴隸。
不是因為這些漢人的存在,寧採臣是絕對不會同意釋放他們的。西夏人就和鼠尾巴野豬皮一樣,人口稀少,殺一個少一個。
現在竟然讓咱們自己人吃沒有油水的菜,反而對群俘虜這麼好。
寧採臣不是什麼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看不出來對群俘虜這麼好,有什麼多麼重大的戰略意義。
除了能讓外國人口頭上表揚你兩句外,該打你,還是要打你。
寧採臣堅持這樣幹,軍將們只有讓步。雖然寧採臣不是他們的頂頭上司,但是寧採臣是文官,而且還是知制誥,是官家身邊的近臣,這就足夠了。
見將軍們點頭,夥廚立即說:“寧大人,小的這就差人去買米。”
“買什麼米?”
“可是大人,庫房的米不夠二萬多俘虜吃的了。”
“真是笨死了!咱們的人不是多分了三個饅頭嗎?他們肯定吃不完,剩下的米飯啊、饅頭,添上一些水,燒把火,煮開它就是了。”
這也行?
夥廚為難了。
汴京啊!這可是大宋的形象。
他們接待西夏俘虜不是一年兩年了,咱們可是天朝上國,物資豐富,地大物博,為了最好地表現這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