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來讀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5部分,重生香港做大亨,獨來讀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零售集團要擴張,獨立建設自己的門店是一個辦法,但是卻比不上直接收購其他零售公司來得快和來的有效率、效益。
偏偏這個時候“大四喜”橫空出世了,自然而然的就被吉之島給盯上了。
再說周師傅控股公司,這是在英屬開曼群島註冊的一個離岸公司,夾在周師傅食品、飲品公司與財神投資中間,為的是方便周師傅控股在香港聯交所上市。這個且不提,周興盛關注的,還是周師傅控股正在謀求香港上市的訊息傳出之後,一連串前來商談注資入股或者收購的跨國企業。
其中,香港只有一人由此意願,這人是擁有環球飲食百分之六點五股權的楊壽成。
其它的企業中,有臺、灣、日本、韓國、義大利、美國、英國等地區和國家的飲食企業,意願最強烈的是日本飲食巨頭三洋食品株式會社!
周興盛不得不感嘆,比起其他地區和國家的人,日本人對於生意上的精明以及內地市場的嚮往,真的是達到了驚人的程度,難怪日本這個連主權都不完整的國家居然是世界第二經濟強國,直到中國的崛起。(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使用者請到閱讀。)
重生香港做大亨第三卷 內地之行! 第十四章 引入外資問題
日本這個國家,受限於地理環境和歷史的影響,形成了一種既自卑又充滿情侵略性的性格。侵略性,是國民好鬥,堅韌不拔,經商厲害,二戰之後短短二三十年的時間就從一片廢墟中建立起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自卑,是面對各個大國,尤其是經濟強大的美國爸爸,文化悠久的中國,對自身的不足感到自卑。
於是,到了八九十年代之後,大部分日本人都是既自卑又自大。
平常還不覺得,但是社會上的一些現象,其實就鮮明的反應了這種情況。
不說其它,就說公司名稱吧。
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國家,公司名一般都是股份有限公司,偏偏就日本和韓國要獨樹一幟,搞什麼株式會社。
像中國,幾千年來都是老子天下第一,其它盡皆蠻夷,但是在近代被英國的堅船利炮打醒之後,立即就開始反省自身,拿來主義盛行,絲毫沒有要臉面的想法,股份制就股份制吧,只是一個規範,並沒有非要在這方面搞中國化,搞什麼其它的名字。
雖然說這樣全盤西化,頗有否定自身文化的弊處,但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韓國不提,這是日本殖民問題,別說公司名這一套東東照辦日本了,就說一些體制也是照搬日本。在後世,別看韓國和日本成天在國際上打嘴仗,韓國也硬氣得很,出軍艦維護領土完整之類的,其實韓國內部不知多少人嚮往日本,恨不得當個日本人。
在日本,不說股份制,說株式會社,內在意思其實是一樣的,但是名字就是標新立異。
其實,要麼就全部照搬。要麼就另闢蹊徑,這樣遮遮掩掩的,說明什麼?只能說明日本人潛意識裡的自卑心態。
在日文中,“株式”其實就是“股份”的意思,“一株”就是“一股”,“會社”就是“公司”。
日韓電視劇、電影裡面叫的“社長”、“會長”其實就是“總裁”和“董事長”的意思。
三洋食品株式會社,翻譯過來,就是三洋食品股份公司。
“三洋”這個牌子,周興盛其實在前世的時候就早早的認識,不過不是做食品行業的。而是做機電行業,三洋牌洗衣機。後來大學畢業後,進入社會,因為釣魚島事件,網路上爆料說康師傅其實是日資企業,號召大家一起抵制,周興盛這才又認識了一個“三洋品牌”,是“三洋食品株式會社”。當時,周興盛還特意的去查了一下。發現康師傅雖然遠遠稱不上是日資企業,但是“三洋食品株式會社”的的確確是康師傅的大股東無疑,股權佔了三分之一還多!(這裡,不得不吼一句。釣魚島是中國的!)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康師傅每在中國賺一塊錢,其中“三洋食品”就要拿走三毛多,再看看後世康師傅的規模,坑爹啊。是個中國人都會義憤填膺。
當然,也就一時義憤填膺罷了,過後不久就會忘了。因為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康師傅只是一個縮影罷了,三菱、索尼、豐田、本田這些其實才是真正的最大獲利者。豐田本田的汽車,索尼的電子產品,三菱的工業機械,哪一樣不是在中國的市場佔據了很大的優勢?別說中國企業了,就是歐美企業那也是很少有能夠企及的。
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