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
死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9部分,十龍奪嫡 作者:鳳鳴岐山,死磕,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清明時朕要親自祭奠陣亡將士;馬齊,兵部、吏部地事兒你多操些心,但凡火器營上報之調函即刻批覆,不得拖延。厲河、方先生留下,諸臣工都先各自忙去罷。”胤祚飛快地下達了一連串的旨意,諸臣工各自領命退了出去。
“厲河,朕說過多次了,在朕面前用不著如此小心,朕要用你就不怕別人說叨。”胤祚看了眼躬身站在一旁的林軒毅,皺了下眉頭道。
“是,皇上。”林軒毅恭敬地回答了一句。
唉,沒勁!老林真是越混越回去了!胤祚心中頗有些子不滿,可也不好多責怪林軒毅,只好轉了話題道:“方先生,厲河,朕留你們下來是要告訴爾等一件事——朕此次打算親征,嗯,預計明年開春便會起兵,這一仗不好打倒是其次,朕有戰而勝之的信心,只是,朕對京裡頭有些不放心,該如何處置,請二位明言好了,朕聽著呢。”
林軒毅跟從胤祚多年,早知道胤祚的個性,他既然決定親征,那就已成了定局,林軒毅倒也不會在這上頭多說些什麼,而方靈皋則不同,他跟從胤祚時間並不長,但對朝局的把握卻極強,一聽胤祚這話,立時勸諫道:“聖上,刀兵兇險,某不敢贊成聖上親征之舉,再者,京師裡也離不開聖上坐鎮。”
“朕知道,不過此仗關係重大,朕不容有失,京中?嘿,朕一出征,朕的那幫好兄弟就該活起來了罷,朕倒想趁此機會將他們都拿下了,也省得日後多事,該怎麼做,爾等拿出個準主意來好了,朕可不想當初索額圖那一幕再次上演。”胤祚咬著牙說道。
當初索額圖在京中起兵謀逆,導致康熙老爺子第三次親征葛爾丹半途而廢,雖說逼得葛爾丹自盡了,可到了底兒卻沒能將準格爾部掃平,以致留下策妄阿拉布坦這麼個大患,終究算不得全功。這一點方、林二人心中都是有數的,此時聽胤祚將此事提了出來,那話裡地意思是打算故意露出個空子給那幫爺們鑽,乘機來個一網打盡,心中都不免有些揣揣。茲體事大,方、林二人都不敢隨便進言,各自埋頭苦思著,一時間煙波致爽閣內氣氛陡然間有些子壓抑起來。
“罷了,此事倒也不急於一時,爾等先將此事埋在心中,若有所得,過後再議好了,朕有些子乏了,爾等先都下去罷。”眼瞅著兩位謀士久久不發一言,胤祚也知道此事著實不易,也不再多為難二人,淡淡地說了一句,心裡頭盤算著找個時間讓鄔思道也參進來,再好生議一回。
第385章英雄碑,民族魂!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就是一個沒有靈魂的民族,這是任何一個精明的統治者都明白的道理,儘管清朝是以少數民族來統治佔絕大多數的漢族,但它依舊需要豎立起一個英雄來,以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關羽,這個號稱忠義雙全的人物就這麼地被抬了出來,成了“武聖”。康熙老爺子在執政的初年,不但下令在北京修建了關帝廟,還通令全國,普建關廟,按時奉祀香火。武聖關公廟數量之多,遠遠超過了文聖孔廟。清代一朝,僅北京一地,關廟就有116座,而且,有些關廟的建築規模也遠遠超過了孔子的文廟。
“武聖”關羽,“文聖”孔子,這很好,至少在胤祚看來不錯,確實能起到鞏固皇權政治的目的,但這並不夠,是的,遠遠不夠!一個民族的魂並不是靠一兩個英雄似的人物就可以成功地塑造起來的。數千年來獨尊儒家的結果就是百家齊黯,儒家獨尊,而儒家卻又忘了本,所謂君子六藝到了如今只剩下禮、樂、書了,至於射、御、數全都不知道跑哪去了,其結果就是整個民族的血性喪失殆盡,國家全都由一幫子只懂“聖賢書”的廢物在管理,如此的民族之魂自然是怯弱得可憐。
既然知道後世會是鐵與火的時代,會是個動盪的時代,胤祚自然無法容忍整個民族之魂是個怯弱的小兒,胤祚要的民族之魂是無畏敢戰,敢於冒險的強大戰魄,為此,胤祚所要做的工作就有許多,光靠豎立那兩個可憐巴巴的“文武二聖”自然是遠遠不夠的。英雄碑的建立就是胤祚改造民族之魄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這不但是重塑民族之魄的開始,也是民族融合地開始,胤祚的理想是將所有的民族都團結到華夏民族這面大旗下來。失敗?也許可能,但不去努力的話。就連一絲勝利的曙光都看不到,而這正是胤祚所無法容忍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唐代詩人杜牧這句詩道盡了清明時節那種哀思遍野的情形。中國人素來講究孝道,有清一代標榜以孝治國,更是將孝道抬高到了一個令人咂舌不已地高度,而清明祭祖就成了件天大的事兒。禮節繁瑣不說,事兒也多得很,只要是可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