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爛冬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1部分,貼身強兵,絢爛冬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同樣擁有廣泛影響力的存在。譬如將觸手伸入軍部高層的龍淵閣。
龍淵閣存在了近五十年。起初是為那些在戰場上負傷,身份等級又並未封頂的中高層將領準備的療養院。內部設施堪稱超一流,防禦措施亦由總參直接負責。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當那些開國初期建功立業,並光榮負傷入住龍淵閣的老一輩戰鬥將領漸漸離開人世之後,龍淵閣的性質在悄無聲息中發生了變化。成了軍部乃至政界口中的軍方養老院。亦形成一股以入住龍淵閣養老為榮的風潮。
如今的龍淵閣早已丟了初建時的初衷。當然,在某種程度上仍是為軍方將領提供養老之處。卻早已不是普通將領有資格入住的頂級小區。甚至有些曾在軍部基層幹過,後來轉業政界並達到了一定高度的大佬,也會想法子在這龍淵閣撈上一套獨門獨戶的小院。不是沒地方住,也不是非得蝸居在此。而是對那些將臉面看得極為重要的大佬來說,入住龍淵閣絕對是一種身份的象徵。甭管是軍部還是政界。均好此道。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總喜歡拿龍淵閣與中南海相提並論;
。倒不是龍淵閣真能達到中南海的高度,而是作為一個進出管理之嚴格絲毫不亞於中南海,攏共住戶撐死了也就百來戶的小區總是透著一股神秘且令人費解的色彩。
出入中南海需要一張紅色小卡,稱之為中南海通行證。基本省級或以上的領導均能拿到一張。從層面上來說,中南海並非想進進不去的禁地。起碼對官老爺們是一處敬畏但至少能進的地方。可龍淵閣不同。這裡並沒有明面上的通行證,除非獲得了某位住戶的邀請,否則縱使你威風八面,擁有極為強大的人脈與地位,也未必能得到小區門口站崗計程車兵放行。
龍淵閣之所以成為軍政兩屆津津樂道且十分嚮往的住宅小區,一方面是入住這裡本身就是一種身份與地位的象徵,而另一方面,則是這裡的確擁有著普通小區包括軍大院或是省委大院不曾擁有的威嚴與霸道。相傳早在十多年前,某位地方省部級大佬來此處探訪一位老戰友。又因為主人不在家,那省部級大佬竟是被站崗士兵強行攔在了鐵欄之外。令那在地方上呼風喚雨,從沒人敢攔車的大佬暴跳如雷。當場便命令隨從將那敢對他不敬計程車兵拿下。不料那士兵也是硬氣,竟是三兩下將那隨從繳械,放倒在地。事兒一鬧大,那位省部級大佬自是雷霆震怒。揚言要將那膽敢放肆計程車兵槍斃,結果到了第二天,那位大佬竟是連會也沒開,便灰溜溜的回了老家。據說本來還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仕途也就此終止,飲恨而終。
有人說是那位省部級大佬打擾了某位在龍淵閣午休的巨頭,還有人說是這位大佬的對頭借用龍淵閣的影響力施了陰勁。更有人說那位士兵家裡也不簡單,下放龍淵閣站崗是想跟進出的半退休大佬們混個眼熟。不論何種原因,那位鎩羽而歸的省部級大佬被京城方面的圈裡人稱之為鄉巴佬。這年頭沒幾個人不知道中南海,縱使對中南海沒多大概念,也終究聽說過這三字。所以身為一個省部級大佬縱使進出中南海也絲毫不稀奇。但他竟以為憑藉自身的力量就能在龍淵閣門口大張旗鼓地叫囂翻臉,那就是煞筆了。不止是煞筆,還是特沒見識的二愣子。
連省部級大佬也能輕描淡寫的打發,龍淵閣經此一戰,在圈子裡的名聲更響亮。也愈發讓不少大佬擠破腦門往裡鑽。
龍淵閣地處燕京某郊區地帶,環境清幽安靜,不遠處的普通民眾大抵知道這片小區建造的意義。可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甭管是家宅基地還是開發商,從沒人敢在這裡豎起高樓遮擋龍淵閣的光線。伴隨龍淵閣成長的建築也多是破舊的宅子。偶有翻新,也決計不敢將樓層蓋得太高。華夏作為一個擁有幾千年歷史的國度,雖說已進入科技時代。可在許多人心裡,那些信則有不信則無的傳統始終還是完好的儲存著,故而財團老總們總會將自己的辦公室安置在大廈頂樓。大小簡奢未必太過講究,但高矮視角卻是相當介意。所以甭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龍淵閣在這片地區始終是最高也是地理環境最好的建築。沒有之一。
燕京的郊區陽光明媚,在這寒冬之際,一縷縷清澈的陽光揮灑大地,令人渾身暖洋洋的,極為舒服。早晨六點半,龍淵閣大門前駛來一輛掛燕京車牌的奧迪r8。門口站崗計程車兵如往常一樣上前攔車,在與司機進行簡單的交涉之後,士兵又透過通訊器與警衛室的負責人聯絡,得到確認後方才敬禮放行。目送黑色奧迪駛入鐵欄。
駕車的司機是一名大約五十歲的老者。眼眶微凹臉頰深陷,彷彿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狀態。不過此人放在方向盤上的手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