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部分,天才靈師,打死也不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周教授呵呵笑道:“你這小子,說得好像自己沒事淨出入酒店似的,還給評上分了。不過你沒說錯,牛肉張他家的牛肉啊,可說全市第一。不過知道的人不多,能夠找到這來的,都是以前的老街坊羅。他家的牛肉是以秘法醃製,用的是黃酒和其它我說不出名字來的配料,做出來就是這麼滑嫩爽口。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也不知道經過他家幾代人的改良,才有了這種品質。所以你說歷史重不重要,你們現在這些小年青,個個都愛把時尚和潮流掛在嘴上,殊不知,這些東西往往離不開時間的沉澱。”
馬小寶吐了吐舌頭,好吧,繞了大半個彎原來是給自己上了一堂特殊的歷史課。
“好了,還是讓我們說說張長生吧。”三懷桂花酒下肚,周教授那張老臉像會放光似的滿臉通紅,他用筷子點了點桌子道:“其實你那朋友並不知道,當年失蹤的並非只有張長生一人!”
“什麼?”馬小寶剛喝一小口花酒,聽到這話差點沒給嗆死。
周教授卻似沒看到他的糗態,老教授彷彿陷進了自己的思緒,眼流過緬懷的光道:“現在說出來你們這些小輩大概都不會知道,其實在學校規劃建設那會,有一天晚上生過重大事故。超過50個建築工人一夜間全死了,而且死得很蹊蹺。他們被現死在當時的工地臨時營帳裡,五十多人的屍體直挺挺地躺在自己的床上,每個人無論生前是胖是瘦,都無一例外的變成乾屍。嗯,就是血肉給抽乾,只剩下皮包骨那一種,可怕吧?”
馬小寶放下了手上的筷子,催促道:“您繼續說。”
周教授微訝地看了馬小寶一眼,喝了口酒繼續說道:“這事當時並沒有傳開,因為實在太詭異了,上頭下了禁口令。不過現在已經過了大半個世紀,說給你聽倒也關係不大。嗯,你肯定要問既然下了禁口令我是怎麼知道的。這要說到我的父親,我那老父當時也是學校建設的負責人之一,和張長生院士剛好是同事。我記得出事那天是七月二十四號,連日陰天。那時我剛讀初,老父突然回來,然後神色緊張地在他的日記本上寫了不知道什麼東西。他把日記塞給我,說萬一沒有回來,等我18歲成年後才可以看這本日記。然後他那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後來我打聽了才知道,當時針對這事,他和張長生幾個工程師和助手成立了個什麼741調查組,專門負責調查此事,可最後。這個調查小組的成員,全數失蹤!”
馬小寶全身一震,腦海裡自然閃過在出口時看到的那具屍體,還有屍體胸口上的牌子。那上面就寫著“724調查組”的字樣!
^
第83章724事件
這是一段湮沒在歷史的往事。
周教授按照和他父親的約定,直到18歲生日那天才開啟父親給他的日記,看到一些關於當時事件的零碎記錄。只是周教授的父親只記下了事件的開端,至於過程和結局則伴隨著他的失蹤而沒有任何記錄留下。後來周教授透過多方打聽和走訪,才大致還原了一個事件的真相。
這是記錄在絕密檔案裡的一起詭異事件,檔案的保密年份是50年。現在大半個世紀過去了,許多人和事已經成為歷史的塵埃,而無數真相已經無法追尋,因此當年的這起724事件,也就成為了傳說和聞,在寥寥幾個為數不多的知情人口相傳著。
對於事件的開端,周教授還是知道得較詳細的,這得益於其父記錄的日記。
事情得從724事件的三天前說起,也就是7月21號那天。即使過去這麼多年,周教授依然記得父親的日記是這麼寫的。
連日的暴雨,使得工程的進展緩慢。眼看整個學校的所有設施就要完工,同志們都心急如焚。可惜天公不作美,這種強降雨天氣只有室內作業仍能夠繼續,至於室外的工作便只能耽擱了。
今天到工地例行檢查的時候,聽到工友們說起一件怪事。頗覺有趣,便記錄下來,以作它日茶後飯餘的談資。
這事說的是一個工友老李,老李其實不老,也就三十來歲。只因人長得成熟些,曬得又黑,於是工友們都叫他老李。雖說工地都管飯,可這年頭糧食都是配給的,哪有讓你放開肚子吃的。工地配給工人的飯量有限,他們乾的又是體力活,吃不飯是常有的事。
這些事我和長生都知道,私底下也給他們送過饃饃啥的,但也不過偶爾充充飢。聽說昨天夜裡老李餓得睡不著,就在工地裡溜達,看能打只田雞還是地鼠啥的充充飢不。還真別提,竟給他逮著一隻黃狸子。聽到這我也納悶,這在鄉下地方也就算了,在城市裡黃狸子可是十分少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