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組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部分,皇后的斂財生活,無組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非也,非也。”瞭然笑著搖了搖頭。
這時,一然取了瞭然先前所講之物,從禪房走過來,將雙手捧著的長方形檀香木盒交給瞭然,瞭然接過以後又直接交給了夏墨兮。
“陛下,這是印施主找尋多年之物,但只有一半。它在鏡國遺失,幾經週轉,流落到了夏國,恰巧被先皇得到了,先皇便以此物為交換,換印施主在夏國為官,直到印施主找到此物的另一半,到時候,印施主是走是留,夏國的任何人不得阻攔。”
原來如此,難怪父皇在世時囑咐他——無論印無痕出於什麼目的而離開朝廷,絕不可以有任何阻攔。
夏墨兮一邊思考關於印無痕的一切,一邊慢慢地開啟了三尺多長的檀香木盒。
望著裡面那一物,他驀地睜大了眼睛,手指有一瞬間顫抖,接著將那一物從檀香木盒中取出,不可思議地反覆觀察。
那是一柄劍鞘。
佳人在北方(6)
那是一柄劍鞘。
是的,只有劍鞘,沒有劍身。
通體玉白色,一面刻著龍和梔子花的紋路,並非那種張牙舞爪的狂傲威武氣勢,這劍鞘上的紋路一眼望來是一種寧靜和淡然,那條龍似乎是睡著的,彷彿被溫柔的簇擁在梔子花的花叢裡。
翻轉劍柄。
劍柄的另一面光滑無痕,溫潤如玉,前端刻了三個隸書小字——諸葛敘,顯然是一個人名。
“大師”夏墨兮被那三個字再次驚住,一時間竟無法言表,怔怔地凝視著那個名字。
“老和尚保管此物七年有餘,算算時間,也該歸還了,如此一來先皇和印施主的約定也就解除了,阿彌陀佛。”瞭然雙手合十作了一佛禮,似是哀嘆,道:“陛下切記,這位來自鏡國的施主始終不是夏國人,即使陛下珍惜人才,也不可挽留。”
“諸葛敘這個名字,朕曾聽聞過。”彷彿不在聽了然的話,夏墨兮喃喃:“青天則見,賢王敘。”
“青天則見,賢王敘”——這是在鏡國流傳了百年的一句佳話,隨著時代的變遷,它被來往的商客旅人口口相傳到其他國家。
諸葛敘是鏡國啟盛年間的十七王爺,其人正義凌然,為百姓敬之,奸臣畏之。相傳,鏡國從一個弱小的國家成為如今這個龐大的帝國,便是當年的十七王爺諸葛敘一手造就而成,然而這位令人敬畏,被後世傳誦至今的十七王爺卻並未繼承皇位。
“賢王”一稱,便是當時的百姓給予他的敬稱。
夏墨兮怔怔望著刻著龍紋梔子的劍鞘。
他現在握著的竟是那個鏡國的賢王敘當年持有之劍的劍鞘,難怪印無痕不顧一切地甘願在他國稱臣,也要將此劍帶回去。
梔子花是鏡國的國花,龍代表皇帝皇族,從這劍鞘上可以看出來,那位王爺在世時擁有極高的地位,極其的受寵。
對夏國來說,這劍和這劍的主人只是一段歷史。
佳人在北方(7)
可對鏡國來說卻非同小可,那是他們愛戴至今的賢王所持之劍,亦是他們精神的寄託。
“朕明白大師的意思了。”夏墨兮霍然說出這樣一句話,然後將那玉般溫潤的劍鞘小心翼翼地收了起來,目光深邃地望著瞭然,沉聲道:“大師是想由夏國的皇帝親自歸還鏡國,讓夏國和鏡國成為友國。可是,印無痕難道是那個人嗎?如果真是他,朕也能明白父皇當年為何要他留在夏國為官了。”
夏墨兮蹙眉搖了搖頭,似是在自言自語,“若真是此人,朕可不敢繼續留他在朝廷。”
“阿彌陀佛,老和尚只是一介僧人。保管此物,在適合的時機轉交陛下,在由陛下歸還印施主,這些都是先皇當年託付老和尚之事,現在老和尚也完成了先皇的遺命,也差不多是時候了。”
瞭然露出了一個高深莫測的笑容。
帶著鏡國賢王的劍鞘,夏墨兮拜別瞭然,在無禪寺的大門外和慕振風等人匯合。
慕振風接下足有三尺多長的長方形檀香木盒跟在夏墨兮身後,他感覺到皇帝的神色已不再如來前那般緊繃和陰鬱,現在的聖上是鎮定而沉穩的。
“慕振風,速速帶這一隊人馬回城,留下上泉、落羽二人隨朕即刻前往北州。”夏墨兮匆匆走下無禪寺門前數百階石階,卻不急著上馬。
脫下身上的玄色寬袍,扔嚮慕振風,夏墨兮道:“找一人裝扮成朕的樣子回宮。然後前往錦王府,傳朕密令,錦王不必繼續調查印無痕身世,朝廷暫由他代為掌政。”
“聖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