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7部分,撿漏,津股巡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是,于飛對垂棘之璧也不甚瞭解,更加不明白這塊水晶與它又有什麼關係。畢竟垂棘之璧應該是一塊玉璧呀。

“董老,馬老師,於老師,您們到底在說什麼呀?”王光水都快急哭了,他的好奇心已經被三個人調動的膨脹了起來,但是三人似乎有意不把謎底說給他聽,這讓他心癢難搔,卻偏偏沒有絲毫的辦法。

見到王光水的樣子,三人哈哈大笑。董德昌說道:“于飛,要不你來給小王解釋一下?”

于飛連連擺手推辭:“別別別,我除了垂棘之璧四個字其他的一無所知,還是請馬哥來給我們講講。”

馬尚都見於飛的表情似乎並不是謙虛,也便說道:“行!董老,我說說,然後您補充。”

王光水和于飛兩人精神一震,都想聽聽馬尚都會說些什麼。

“說道玉璧,世人第一個便會想到和氏璧。”馬尚都說道。于飛和王光水同時點頭,這次他們來參加希斯特的拍賣會根本原因還是來看看和氏璧,由此可見和氏璧的影響有多深遠。

“但是卻不知道在和氏璧之前,第一美玉卻是垂棘之璧。”馬尚都語出驚人。

于飛還算是知道一些,王光水卻連聽都沒有聽說過,“垂棘之璧?那是什麼東西?現在又在哪裡?”

“垂棘之璧的珍貴可以從假道伐虢的歷史典故中窺見一斑。相傳春秋時期,強大的晉國想要滅亡虢國,但是在攻打虢國的路上必須要經過虞國。為了能向虞國借道,一個叫荀息的謀臣便向晉獻公獻策,讓他拿屈地所產良馬和垂棘之璧去賄賂虞國。但是一心想開疆拓土的晉獻公在聽了之後,對屈地所產的良馬倒沒有什麼,但對垂棘之璧卻非常的不捨,一度不願意拿它出來賄賂虞國國君。荀息就勸晉獻公說:如果向虞國借路成功,虞國早晚也是他們的。晉獻公這才忍痛割愛,並最終滅掉了虢國和虞國。不過垂棘之璧卻不知為何消失了蹤影。”

假道伐虢的故事,王光水倒是也聽說過,但是這和于飛手中的水晶有什麼關係呢?難道?!王光水的眼睛瞪大了。(未完待續。。)

第432章 三棘六異

ps: 紅綠燈拜求支援~~~~

“馬老師,您的意思不會是說於老師買的那塊水晶就是傳說中消失已久的垂棘之璧?”王光水總算是明白過來了,難以置信的說道。

“應該是這樣沒錯了。”馬尚都說道。他曾經對垂棘之璧有過一段時間研究,也比較瞭解,才能第一個想到“三棘六異”。不過因為事涉重大,即便是他都不敢斷言,所以用了“應該”這兩個字。

“可是不對呀?”王光水疑惑的說:“垂棘之璧顧名思義是美玉,而這卻是一塊水晶呀。它們倆怎麼可能是一回事呢?”

王光水所問的問題也正是于飛所奇怪的。便也看向馬尚都,想聽聽他的解釋。

“關於這一點,還是請董老來解釋。”馬尚都卻樂呵呵的說道。

“你呀你呀。”董德昌笑了笑說道:“水晶在中國最古老的稱法叫水玉,意謂似水之玉,又說是千年之冰所化 。水玉一詞最早頻繁出於《山海經》,多次提到。也就是說在古人的印象中水晶也是玉,所以才會有‘垂棘之璧’的說法。”

“原來是這樣。”王光水點了點頭,然後又疑惑的問道:“那還不對啊,之前在拍賣會上,馬老師說玉璧是圓形的,中間有圓孔,玉肉比孔洞大的叫玉璧,玉肉比孔洞小的叫玉環。即便水晶在古人的眼中也屬於玉,可是這個水晶卻不是圓形的呀。而且中間也沒有孔呀。”

“嘿!我說小王呀,你還真有些做學問的人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董德昌哈哈一笑說道:“關於這形狀一說,就要落在‘垂棘’二字。還有‘三棘六異’這幾個字上了。關於垂棘之璧,小馬曾經專門研究過,知道的比我多,還是聽他講解一下。”

董德昌又將這個皮球踢回給了馬尚都。

馬尚都苦笑說道:“董老呀,對於這一點恐怕不是隻有我一個人研究過?”

董德昌並不否認,卻也不接話茬,無奈馬尚都只得接著說下去。

“‘垂棘’和‘三棘六異’之中。重點便是這一‘棘’字。之前有人認為‘垂棘’指的是地名,從而把垂棘之璧解釋成了垂棘這個地方所成產的美玉。如果是這樣的話,垂棘之璧就不應該是一塊。而可能是很多塊了。但在《左轉》中有明確的描述,晉垂獻公說棘之璧是他的寶貝,因此垂棘之璧不可能是很多塊玉的統稱,而應該專指一塊玉。而且。時至今日也沒有人考證出春秋之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九八做星嫂

李一一

[網王]立海大的撿球替補

嬌綠

妖女修仙錄

無組織

甜心栽跟斗

閃啊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