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來讀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1部分,美人謀律,獨來讀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覺得是杜家或者是羅家,船要東行之時。這兩家正如日中天。兩大家族的隕落是突然而沒有徵兆的,雖然檯面兒下的暗流較量了很久,但表面上卻風平浪靜。杜家也好,羅家也罷,犯不著付出這麼大代價來傷害白家的名聲。政治場上的人,慣會衡量得失。這種得不償失的事,沒人會做。
那麼,只可能是杜家和羅家敗了之後。有人撿到這個機會,立即出手,巧妙佈局,拉了白毓秀下水。想來想去,目標人物有二。
一。羅斐然。
二,兩位有杜氏血統。憎恨她與白家的皇家公主,韓謹瑜和韓謹佳。
鑑於羅斐然是個和白毓秀一樣的繡花枕頭,暫時可以排除他的嫌疑,那麼最大的幕後黑手就可能是大公主和九公主。何況,那個拓拔管事,還是出自公主府的人。
對方的目標人物明確,對方使用的手段清楚,困難的就是證據問題。但,還有一樣令春荼蘼感到怪異,就是這樁生意本身。
她不瞭解大唐時代的東瀛,但卻知道現代的日本。地球人都知道,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若說現代,進口他們的小家電啊,耗油少的汽車啊,或者其他科技產品,是很容易理解的生意。但在古代,尤其是中國的唐朝時期,日本是很貧窮落後的,有什麼東西是大唐沒有,需要從他們那進口的?不管是手工藝品還是資源類的東西,似乎都沒有必要隔海運輸吧?要知道海運風險大。若說絲綢之路倒還好,畢竟雙方貿易有很強的互補性,和東瀛有什麼做生意的必要嗎?若不然,古代的外貿為什麼一直向西而行,卻沒有向東呢?因為沒有和日本及韓國做買賣的必要吧?只聽說周邊國家派使者來大唐學習,鑑真和尚還想東渡,去教化那蠻夷之地呢。
還有,那時候沒有世界貨幣,美元結算一說。大唐的貨物到了東瀛,不是為了換取他們的錢財,還是以貨置貨的性質。以便宜的東西,換取運回來能賣上價錢的,這樣倒手,確實是賺錢的買賣。若說換到金銀等硬通貨相當於八千萬RMB的貨物,對當時的日本來說,是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