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1部分,明器,風格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統治者不叫皇帝稱巫王而已。東夷地廣千里,依山傍海,佔據膏腴之地,夷民勇而好鬥,以戰死為榮。倚地利之便,在中土各部的混戰中屢屢挑撥離間,常常出兵干涉,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在周國統一大勢已成的時候,東夷巫王還聯合四大部對周軍進行干涉,你說這樣一個心腹之患,周國容得下麼?”
“但是就算東夷妨礙了周國的擴張步伐,戰敗也是天意,那東夷的千萬百姓又有何辜?竟要被周國的官兵趕盡殺絕!胡、羌、蠻各族也不過是被驅逐遠遁嘛。”
“這個你怎麼對東夷的事情這樣耿耿於懷?”吳憂剛要分說,忽然想起了什麼似的疑惑地問道。
“東夷雖被滅族,也還有幾個餘孽的。”上官毓秀神情悲愴地道。
“你是你是東夷遺族?”吳憂驚訝地說不出話來。
“我是誰又有什麼關係?畢竟幾百年前的事情了。我倒想聽聽將軍對東夷滅族的見解。”
“這個麼我也只是臆測。東夷滅族的根源可能就在於她走得太遠了。你想這麼廣袤的土地,這麼眾多的人口,而且還有一個越來越趨向於集權的上層領導機構,這些都表示東夷部落正在向一個強大的國家演化,和羌胡蠻族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而屠殺東夷遺民的舉措也就可以理解。也許聖武帝在位時可以彈壓得住,但難保東夷後人中不會出現出類拔萃的英傑之士,到時候振臂一呼,心念故國的百萬東夷人一旦背反,那就是永世的禍患。後來周國大量向東夷地區移民,並且將這些地區分封給了功臣將領,這一舉措影響深遠,至少保了周國二百年的安寧。至於斬盡殺絕也與地緣有關,胡蠻都有地可退,羌部雖然一部分內附周室,卻有更多的人西進建立了新的國家。只有東夷,其實是處在了周國的包圍之中,前面只有周國,背後就是大海,退無可退,又不肯降,被滅族難道不是可以預料的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