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3部分,最牛國醫妃,理性的思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野上眾多大臣突然間一樣都沒了聲氣。高治明著是說,二皇子回宮,哪怕國王病著,但是,自己家吃頓飯招待回來的家人,那是應該的,在合情合理的範圍內。問題在於,誰不知道,皇家回來的人,不止二皇子。

敬賢皇太后忽然微笑了下:“皇太子能憐惜這個弟弟,哀家甚感欣慰。這是好事。皇家裡團結一致,在國王病的時候,互相輔佐,二皇子此次歸來能助哀家以及皇太子一臂之力,幫助生病的國王打理朝政,對我們高卑全國上下,都是一件好事。這事既然是好事,哀家準了。遵哀家旨令,在哀家的太清宮,今晚舉行家宴。朝野裡與皇家有親緣的文武大臣,都可以赴宴。”

命令馬上傳遍了皇宮上下。

說是家宴,並不招待外人,高卑國皇室裡的成員並不多,所以,參加宴席的人,應該寥寥可數。除了皇太后與三個皇子以外,作為三皇子的母親熹妃和熹妃的孃家人,以及大皇子二皇子死去的母后孃家虞家,都要派代表參加。由於國王除了皇后以外,在宮裡只後來寵幸過熹妃,那些被皇太后召來在宮裡形同擺設的其她後宮女子,並沒有資格參加宴席。

李敏這才知道,她這個爹,其實挺潔身自好的。當初立皇后時,高貞是六宮裡唯獨皇后一人。皇后死了以後,下大明遇到她娘,那會兒高貞後宮裡有皇太后給安排了不少女子,可是高貞連一個名分都不給這些人,更別說與這些女子發生任何親密關係了。後來她娘死了以後,高貞被迫才迎娶了現今的熹妃。

話說這個熹妃是何許人?

熹妃的孃家確實挺有來勢的,否則高貞作為皇帝也不會被迫娶這人為妃。想皇太后沒有把武狀元收納,原因也在於此。因為熹妃的孃家不允許皇太后自己擴充陣營。熹妃的孃家由此可見,是武官。

右丞相聞良輔,是熹妃的大伯。

虞世南和蓮生,帶著她,在皇宮裡偶遇到熹妃時的那種驚慌,絕對不是因為驚怕熹妃的妃子身份,而是畏懼熹妃後面的聞家作亂。

入夜以後,大清宮裡太后在自己屋裡的花廳,擺上了豐盛的家宴,一共三桌。皇太后自己一桌,一桌大皇子二皇子以及虞家人,一桌是熹妃三皇子和聞家。皇太后這般佈置安排,可謂是費盡心機了,想討好左右兩位朝中元老。

由於國王病著,不能在宮裡張燈結綵,只好在屋子裡靜心佈置下,擺上了幾盆冬天不凋零的花。在迎接客人的走廊裡,懸掛上了一排走馬燈。

走馬燈來自大明工匠的巧妙設計,深受敬賢皇太后的喜愛。可以說,敬賢皇太后一樣是個大明崇拜者。

二皇子三皇子都是住在皇宮裡,到了一定時辰以後,從自己宮中出發。

蓮生在要坐上轎子前,仰頭朝向不遠處國王的塔樓放眼望過去。服侍他的宮女太監,都不知道他那張像是冷漠的臉上在想了些什麼。

大皇子是坐著馬車抵達宮門,給大皇子馬車做侍衛的是虞家的世子爺虞世南。宮廷的守衛只見他們一行到來的時候,連攔都沒攔,直接敞開大門讓他們經過。

左丞相虞允文和自己母親虞老夫人,坐著一輛馬車緊跟其後。

聞家的人,只來了聞良輔和自己的夫人。同樣坐著馬車,提前一炷香的時間到達大清宮。

聽說賓客都到席了,皇太后打扮的乾乾淨淨的,頭上特意換上了一支珠釵,據說這支釵子還是當年自己兒子送她的節日賀禮。

皇太后繞過屏風出現在眾人面前時,眾人起身垂手行禮。皇太后微笑道:“今晚是給二皇子接風洗塵的,大家都不要拘束。眾位,與哀家都是一家子。這是家宴,不是什麼國宴,更不是什麼鴻門宴。”

眾人聽完她這話,像是都不由面帶微笑,狀似輕鬆地坐了下來。

在這樣美好的宴席上,必定是要佳餚配美酒。宮女抱著美玉製作的酒壺出來,給賓客們的酒杯裡都斟滿了酒。

知道二皇子是出家人,不吃酒不吃肉菜的,虞世南在宮女拿酒壺給蓮生倒酒時,用手捂住了杯口。

皇太后見狀,笑道:“哀家都做夢了,做夢以為二皇子還俗了。”

蓮生雙手合十,搖頭以對:“貧僧已經是佛祖的人了。”

“哀家知道,二皇子是因為國王生病而出家的,一心想在寺廟裡為國王的病祈福。國王的病倘若好了的話,二皇子應該是可以真正回宮了——”

對於皇太后似乎是一廂情願的話,蓮生一聲不語。

皇太后嘆息。

虞家人也是一句話都不敢說的樣子。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綜英美]如何追殺一隻吸血鬼

秋聲去

玄黃之始

青澀春天

[綜]主人有難

紅色風帆

征服你

榴蓮香菜

女子無德自風流

披荊斬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