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9部分,最牛國醫妃,理性的思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見信中這樣寫著:世上最不能替代的事兒,莫非於血脈相連。做孩子的如何怨恨父母,父母都斷不能怨恨孩子。父母心裡的痛,是孩子不能體會的。但是,做了父母的人,定是能體會的。老太太,你兒子做的事兒,說實話,那個為爹的男子,很不齒。然而那男子最終選擇了尊重孩子的孃親的決定。事到如今,你兒子也好,孩子的親孃也好,都已經不在人世。是時候,你們李家該把這孩子歸還給那個為爹的男子的時候了。
老太太看了這封信以後,會不會氣。李敏只要想著李老太太最後對她李敏說的那句話,說李大同是太貪了。做孃的,當然不會輕易說自己兒子不是。李大同畢竟是李老太太的親生骨肉,死了,再不足惜,都是李老太太身上的肉下來的,會疼。
可是,老太太這人,有一點,真是很讓人佩服的。那就是明事理。
李大同走到這一步,如果不是因為貪,如果願意及時收手,不要根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包括那已經死了的徐娘子的話,恐怕李大同不至於到夾在兩方勢力之間必死無疑的地步。
兒子死於的終極原因,只是因為不夠聰明,李老太太當然不會因此怨恨任何人的。而且,李家除了李大同,有那麼多子孫,皇上不可靠了,李老太太為了其他兒孫著想,抱緊李敏這棵大樹無疑。現在見著李敏真正的身世暴露出來,李老太太心裡八成想著:這不得了!
怎麼不得了?!
兒子這是吃了豹子膽,把那樣的人都給得罪了。
相反,李敏的價值越高,是誰,都更想抱住李敏的大腿了。李老太太不例外。
尤氏倘若有李老太太半點沉心靜氣的心思都好了,可是,尤氏沒有。原因很簡單。尤氏認為,自己現在是堂堂護國公的母親,沒有什麼敵人可以和她抗衡的。李老太太是因為李家落魄了,不得不考慮起這些,什麼仇恨,都比不上小孩子的一碗飯重要。李老太太底下還有嗷嗷待哺的孫子需要養。
看了這封信兒,朱隸的心思一樣,先繞到李老太太上面去了,說:“老太太是個會想的人。”
李敏點了頭:“老太太和我說了,說是,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畢竟我長大了,她也管不了那麼多。如果我年紀還小,不會想,她倒是可以給我抓主意。”
聽見她這句,在想到自己母親尤氏樣樣事都要插手的姿態,比起老太太,真不是差一點半截的。朱隸把信疊好,放進信封裡,再想著要不要一把火將其燒了份上遲疑了一下。
燒不燒無所謂的原因在於,哪怕皇上拿到這封信,恐怕,都不願意公佈於眾了。皇上要的是,他朱隸的老婆是個窮書生的話,可以拿來蹂躪拿來踩。如果他朱隸的老婆身份不是窮書生的女兒,是什麼金枝玉葉的話,皇上什麼都辦不到,還不如讓他老婆繼續是李大同的女兒。
接下來的問題是,讓不讓他老婆去見這個親爹了。
“王爺在想什麼?”李敏發現他臉上閃現的並不是慣有的那種對她安全的那份擔心時,挑了挑眉。
“本王是想——靖王妃如果不見棺材是不掉淚的。”
如果她能把自己親爹給認回來,把尤氏震到沒有點妄想了,無疑是個很好的法子。畢竟現在對尤氏說什麼都沒有用了,只要尤氏覺得自己位高一等,沒有威脅,永遠不會死心,不會妥協。
“王爺——”伸出的手在他的手背上握了握,“我知道王爺不是為了我,但是,王爺要記得,靖王妃再怎麼說都是王爺的生母。”
聽見她這話,他都不由一挑眉頭:“敏兒這個心胸——”
“王爺,這個你可不用誇我。我這不是為了王爺想,不是為了靖王妃想,是為了我自己。我現在是個母親了。以後,孩子出世,紙是包不住火的,到某一天孩子知道了真相以後,我想做一個在孩子面前可以頂天立地的人,相信王爺希望的也是如此。”
朱隸眸光裡一閃,像是明白了她這話:“王妃所想的,是本王所想的。”
尤氏在兒子那裡吃了敗仗以後,回到屋裡,心裡可沒有就此善罷甘休。她全身發著抖,卻必須想到,兒子下一步會不會對她怎麼樣。畢竟剛才書房裡那番話兒,都是母子間撕破臉的節奏了。
孫婆子從屋外走進來,給她端了盆洗腳的水,說:“夫人洗洗腳,好睡一些。”
“喜鵲呢?”尤氏現在猶如驚弓之鳥。
孫婆子說:“喜鵲到孟旗主養傷的院子裡去了。”
尤氏沒好氣:“一個近在眼前的男子,過了這麼久都抓不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