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來不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2部分,鮮血染徵袍,雨來不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數百名水師則是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對那一百文大錢,根本看不上眼。
“哎呀,水師營頭領何鼎勳大人,真是好久不見哇!”
即便是大敵當前,‘黃毛鬼子’即將犯境,靖江縣知縣楊鳳融,遇上頂子比自己大的,依然免不了一番寒暄。
寒暄過程中,偷偷送上一錠金子也是在所難免的。
“清王朝**的官僚系統,已經無可救藥。”
老雷在心裡發出嗤笑。大敵犯境之際請自己轄區內的水師聯合禦敵,也需要黃白之物才能請動,這樣的王朝焉能不滅亡。
收了靖江縣知縣的金子,水師營頭領何鼎勳,頓時臉上小開了花。
他的雙手微微作揖,悄悄掩飾了自己收受賄賂的尷尬。“楊知縣哪裡的話,保家衛國,防守江邊圩口,乃是我水師營的職責所在,只要楊知縣的一句話,我手下的水師悍勇們,隨時恭候您的調遣。”
老雷翻翻白眼,在過濾一頓屁話的同時,腦中回憶著靖江縣知縣楊鳳融的後世評價。
楊鳳融,生卒年不詳。清朝鴉片戰爭時期,任江蘇靖江知縣。
主要事蹟是領導靖江人民抗英,並取得了抗英鬥爭的全勝。也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清王朝所取得的唯一的一次勝利。
可惜在靖江戰後,《南京條約》簽訂不久,就被兩江總督牛鑑斥為“大膽滋事”,並被撤去縣官職務。
楊鳳融只能回到四川老家。但靖江人民對他十分留戀和崇敬,當他離開靖江時,百姓頂香跪送,出現了“萬人空巷”的感人情景。
十年後,他又以“布衣”的身份來到靖江,執教馬洲書院,為靖江培養人才。
“自古忠臣多苦逼!”
生在這個混亂的年代,楊鳳融能有這樣的下場,還算是好一點的。清王朝後期,許多忠臣良將,連個囫圇屍首都難儲存。
且不論楊鳳融的一生如何,僅靖江一戰,便為他在中華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作為中華後裔來自現代的炎黃子孫,老雷也打心眼裡佩服他這一點。
……
…………
………………
看到楊鳳融和水師營管帶寒暄一番,又繼續和大幅和二副繼續剛才的一套,並暗地裡送上黃白之物。
老雷連看的興趣都失去。他的目光略過水師營的裝備,清一色的鳥槍。還不如自己收下這一票的綠營兵,起碼還有抬槍這樣的古董撐場面。水師營憋在褲子上的這些鳥槍,估計也就能打個鵪鶉、野鳥之類。要真是能夠打死裝備精良的英軍侵略者,那才是真的活見鬼了呢。
發射藥方面,清朝用的還是宋代的技術,而英國卻把黑火藥最佳比例找到並應用於火炮。
彈藥方面,歐洲早已有開花彈、榴散彈、鏈彈等多種彈藥;清軍方面就一種彈藥——實心彈,打到戰艦上除了一個洞之外啥也沒有。
還有在最關鍵的鑄炮技術方面,廣東佛山鑄炮用泥模,所鑄大炮炮身上淨是沙眼,火炮極易炸膛。
老雷清楚地記得關天培就是這麼死的,可憐那一代英魂!落得個苦逼慘死的下場!
另外,火炮不標準,一個模子和另一個模子之間差別極大,而且沒膛線,射程近,總之毛病一大堆!!
反觀英國,不僅鑄炮用鐵模,而且炮與炮之間公差極小,在實戰中易行成齊射。彈道有跡可循,也有膛線,炮彈出膛後彈道穩定。不像清軍火炮,炮彈出膛後不知道飛哪去了。所以在鴉片戰爭中,中英雙方火炮對射中方損失極大。
最主要的一點,滿清軍隊戰鬥力太差。
鴉片戰爭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綠營兵編制上雖有**十萬人,但缺額甚多,武器落後,其裝備水平與清朝早期相比反而有所退步。
而且軍務廢弛,缺乏訓練,軍紀敗壞,國防力量十分虛弱,每年消耗餉銀佔當時清朝年財政收入的將近一半,都到了腐朽不堪的程度。
儘管有關天培這樣的民族英雄,但軍隊整體的戰鬥力落後英軍不止一倍,有大清王朝上下**的系統做後盾,為將者再怎麼勇猛也是白扯!
…………………………………………………………………………………………………………………………………………
(新人新作,求一切點選推擠,求推薦票票!!!)(未完待續……)
第六十章 以死報我大中華
PS:求推薦票票!!!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