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417【記者會】,調教香江,王梓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984年2月20日,如果今後有人編香港電影史的話,這一天一定能夠記入電影史冊。
東方院線公司的成立,意味著繼邵氏、嘉禾、金公主、銀都四大院線之後,香港出現五線並立的情況。而之前的那個新時代院線註定曇花一現,其組織的鬆散型意味著它辦不長久,利來而合、利去則分的土匪模式具有很大的侷限。
此時此刻,香港的影院總數量已經達到了121家,雖然比1969年的180家戲院總量少了三分之一,但賬卻不能夠這樣來算。
1969年的時候,香港的經濟還不發達,別說是新界地區,就連九龍和港島都有許多地方是未開發的農村。當年所謂的180家戲院,很大程度上是露天戲院、街坊戲院和鄉村戲院。
而如今香港的121家戲院,大概有80家左右的座位數超過了500個,而近些年新建的多廳電影院基本上座位總數過千。
現在香港電影市場的現狀是,電影公司過多、觀眾基數有限、電影院的分佈太過密集。有時候好一點的地段,一條街就有四五家影院,搶觀眾搶得飛起。
這種情況之下,必然會出現弱肉強食的情況,市場將淘汰掉多餘的院線。
邵氏院線就是被首先被淘汰的,不過看誰能夠接收這條院線,到時候又是一番龍爭虎鬥。
……
東方院線的開線記者會在太平戲院舉行,作為東方院線的龍頭戲院。這裡稍晚還要進行開線放映會,受邀記者們吃過晚飯後可以繼續來看電影。
記者會下午三點開始,不過兩點鐘左右就有記者陸續到場。上百家媒體的記者會,攝影記者早一點來更容易搶到好的拍攝位置。
康劍飛走在最前面,身後除了江之強、張墨人之外。還有另外八家加盟戲院的老闆。
幾人一字形走上臨時主席臺,江之強等時間到點後,首先發言道:“各位記者朋友,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能來參加東方院線的記者會。現在我來介紹一下我身邊這幾位:康劍飛先生想必大家都認識,他是國際著名大導演,也是東方院線的大股東;另外這位老先生是太平戲院的經理張墨人先生,他也是電影界的老前輩;這位是茂鑫戲院的老闆陳洛明先生,這位是聯和院線的老闆朱錦老闆……接下來。有請康先生髮言。”
康劍飛今天心情很不錯,身上西裝革履不說,難得地還打了一次領帶,他滿面微笑道:“從踏上元朗的海灘那一刻起,我來到香港已經四年又五個月的時間了。東方院線能夠成立,我感到非常高興,也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和香港市民的支援。剛才江總經理把大致情況都介紹了。我要補充的一點就是,不管是東方娛樂公司還是東方院線。都會向香港所有的電影公司敞開大門。大家拍電影找不到好演員、好幕後,只要聯絡東方娛樂公司,保證給你安排最合理最實惠的劇組團隊。拍出的電影找不到地方上映,完全沒有關係,只要影片質量過硬,東方院線是來者不拒。現在東方院線已經有了永盛電影公司和世紀影業兩家長期合作的公司,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加入東方院線的放映同盟當中……”
康劍飛的話被記者的錄音機或者小本子全部記錄下來,裡面扯旗立山頭的味道很重。因為無論是嘉禾還是金公主。甚至是銀都院線,他們都扶植了一大堆的衛星電影公司,而東方院線這邊只有夢工廠及旗下的兩個工作室,拉攏更多的合作者更能穩定院線的優質片源。
緊接著,江之強再次介紹了東方院線的一些基本情況,主席臺上的幾位也各自簡短髮言,記者會終於進入自由提問環節。
“我想請問江之強先生。你為什麼不經營自己的家族院線,而是選擇擔任東方院線的總經理?”一個女記者率先將問題拋給江之強,這出乎不少人的預料。
江之強也沒想到自己居然是第一個被提問的,他整理了一下措辭說道:“首先呢,我跟康先生私底下是好朋友,我們曾經在美國做過臨時院線。那次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就賺了幾十萬美元,這相當於我之前六年的總收入。而臨時院線的計劃,正是康先生提出的,所以我相信跟著他能把事業做大。至於家族的安樂院線,有我哥哥經營就足夠了,他有能力把安樂院線經營好。”
“下一位,第二排那個穿紅色衣服的先生提問。”
“你好,康先生,我是《香港商報》的記者,”那個記者起身說道,“你用短短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白手起家創辦了一家電影公司、一家娛樂經紀公司、一家電影院線,還收購了一家電視臺和一家唱片公司,而且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