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472【交流】,調教香江,王梓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會議室裡的某些老藝術家來說,《刀馬旦》在內容上顯得媚俗與浮躁,不是真正地抒發和讚美**情懷的電影。
不過今天並不真的是在開會,而是電影局那邊接到中央任務,要他們多多與康劍飛拉近關係,所以才弄出這麼一場不倫不類地交流會。
所以即便是他們認為不好的東西,這些老先生也會“顧全大局”,不會隨口亂噴康劍飛拍得不好。
除開思想陳舊的部分電影人,像陳凱哥這種新生代導演,則是非常欣賞康劍飛這種電影敘事方式。而且《刀馬旦》的雅俗共賞讓陳凱哥茅塞頓開,腦子裡突然想明白:原來**題材的電影還可以這樣拍——電影局對《刀馬旦》的定義就是**影片。
“我認為康劍飛導演的這部《刀馬旦》,它首先人物形象非常鮮活,幾位男女主角各有特點,而且不是偉光正的英雄形象。他們有著貪財、懦弱、衝動等等方面的缺點,但這並不能掩蓋他們的愛國情操,反而讓觀眾覺得更加親近和喜愛,因為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率先發言評價的是陳懷凱,這老爺子正是陳凱哥的父親,也是北影廠的知名導演。
陳懷凱以前也是在香港闖蕩過的人,在李永祖、張善琨的永華影業工作,建國前夕返回大陸擁護g產黨,1949年就榮升中央電影局副導演(副導演即是工作也是職稱)。
這種資歷已經深得不能再深,就算是北影廠的廠長王洋,也只能跟陳懷凱朋友相稱,不能強行命令他做什麼。
“陳導演說得鞭辟入裡,”另外一位北戲的教授何新懷接著話頭說,“領導人說要改革開放,這個改革開放不僅僅是發展經濟,我們中國的電影經過十年的停滯發展,也是需要改革開放的。像張導演的《少林寺》,就是大陸和香港電影合作的典範。在電影合作交流中,我們的電影工作人員,也學到了許多香港電影技術。《刀馬旦》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影片,它給我的啟發很大啊,等這部電影在內地上映之後,我一定推薦我的學生去認真學習觀看。”
電影局的趙副局長點頭道:“何教授的發言高屋建瓴,我們中國電影確實需要改革開放。過去的那一套樣板戲,人民群眾已經不喜歡看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借鑑學習別人的好東西。康劍飛先生不僅是香港首屈一指的大導演,也是著名的國際大導演,他曾經導演拍攝了一部美國電影叫《小鬼當家》,全球票房接近兩個億美元。這樣的有著先進經驗的大導演,今天能夠來參加電影局的交流會,一定能讓在座的諸位有所收穫。”
“一部電影賣兩億美元,那得賺多少外匯?”
“假的吧,電影怎麼可能賣幾億。”
“也不是沒可能,《少林寺》不就賣了一億多。”
“這個康導演看來是個大資本家啊。”
“……”
趙副局長的話顯然把這些人給鎮住了,誇得再響也不如一億多美元直接,會議室裡居然出現嚶嚶嗡嗡的嘈雜議論聲。
“哪裡哪裡,趙局長過獎了,”康劍飛連忙說道,面前這堆人把他捧上了天,那是在給他面子,花花轎子人抬人,他康劍飛自然也要送回幾句好聽的,“其實內地的電影也有很多精品,就拿陳凱哥導演的《黃土地》來說,我個人就非常地欣賞和佩服,那種民族的厚重感,是我這種商業導演拍不出來的。而且我還聽說,陳凱哥導演為了給《黃土地》配樂,和張一謀、趙季平先生一起去西北採風,頂著零下20幾度的北風,在窯洞裡跟農民一起聽民歌,拉家常,晚上就光著身子在土藥裡睡覺,一呆就是一個多月。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讓我非常佩服,也是我們香港的電影人需要學習的。”
先前一味地吹捧康劍飛,已經讓在座某些人感到不舒服,現在康劍飛吹捧誇讚,立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雖然只是誇陳凱哥和《黃土地》,但其他人卻是與有榮焉,頓時對康劍飛的印象好了許多。
“康導演謬讚了,《黃土地》能在國外拿獎實屬僥倖,我還有許多地方不足,需要向香港的同行多多交流學習。”陳凱哥跟劉小慶在會議室裡年紀最小,他們基本上就是來打醬油的,現在被康劍飛電影讚賞,頓時覺得倍兒有面子。
趙副局長也很高興,笑著說道:“確實,就像康先生說的那樣,我們的電影人有著寶貴的**傳統,這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精神,是永遠不能丟的……”
大導演謝晉說道:“內地的電影落後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思想上的,一個是技術上的。技術上的好解決,思想上的落後就要難得多了,我覺得《刀馬旦》就給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