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部分,女富賈,換裁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重生前她最拿手的醬方肉,只是這醬汁花了些時候,所以送來得晚了。
“你這倆孩子,自己都忙壞了,還惦記這邊幹啥?快進屋來吧。”沈家娘子接過碗,連聲招呼道。
小錦朝裡頭看了看,見幾個男人在堂前喝酒吃飯,記著姐姐叮囑她這時代的女子是不能隨意上桌吃飯的,也不能隨意見客,便婉拒了。
離開前,小錦問了依土的情況,知道依土已經醒了,除了皮外傷並沒什麼大事,一顆心才算真正落下了。
之後,雖然這次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但好在有驚無險。而根叔,雖然傷得不輕,斷了骨頭,但和兩個孩子不冷不熱的關係卻得到了緩解。經過這場打鬥,四個人本來疏離的心慢慢貼近了,也就更像一家人了。
霞嬸在家照顧著根叔,小娥、小錦繼續賣花賺錢,現在她們做的通草花在渭涇塘和壽昌鎮已經小有名氣,生意很好,除去日常開支和霞嬸的藥錢,家裡竟也漸漸有了積蓄。根叔的傷不用她們自個兒掏錢,吳媽媽當天晚上就命人送來了二十兩銀子算是賠了醫藥費。唯一讓根叔掛心的就是地裡的活,小娥、小錦都是女娃,壓根不會幹農活,所以只能霞嬸隔三差五地去地裡瞅瞅,好在春耕已經結束,只要保證田裡水分充足,就不怕秧苗兒枯死。
第73章 挑起內訌懲戒長舌婦
ps:
今日第一更。
日子一天天過去,轉眼小滿到了。原本根叔求了村長踏水車,現在受了傷幹不成,自然是換了別人。小滿的前兩天,小娥、小錦給全家人都扯了布做了一身新衣裳,還將霞嬸賣了的洗澡桶給贖了回來,這讓霞嬸激動不已。這大木桶是她爹留給她的遺物,若不是家裡需要錢,她可真捨不得賣。現在能贖回來,自然是打心眼裡高興。
小滿那天村子裡十分熱鬧,黎明時分,家家戶戶便傾巢出動,燃起火把將魚肉、香燭擺放在水車基上,村長將一大盆清水撒入田中,寓意水源湧旺。之後,以鑼鼓為號,幾個選好的青壯年便踏上裝好的水車,一齊踏動,將河水引入田中。祭祀車神完畢之後,家家戶戶便一起吃麥糕、麥餅,表達預祝豐收之意。
霞嬸一家這一天也是揚眉吐氣,一直以來他們外姓人在烏雀村地位都不高,這次事件之後,全村人除了對沈家有了顧忌,對陸家更是刮目相看,不僅僅是他們與沈家交好,更重要的是他們家日子越來越好了,瞧今年的小滿祭祀,霞嬸、小娥、小錦都是身穿新衣,帶來的麥糕、麥餅也是完完整整的,不再像往年那樣都是人家不要的碎餅子。
小娥、小錦就這樣在烏雀村正式安了家。
而沈家則成了眾村民巴結的物件。沈郎中的身世曝了光,只是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麼會在這烏雀村居住,而他的守口如瓶。又給了村裡那些三姑六婆們發揮想象的餘地。
有的說這是沈家的規矩,長子要在外面吃些苦頭,歷練一番才能回家繼承家業;有的說是沈郎中犯了啥錯,被逐出家門;更有的說沈郎中不是正室所生,不受待見,這才跑出了家。總之,什麼樣的說法都有,但是沒有一樣小錦覺得是有依據的。
“我覺得沈叔是不想受家世背景的依靠。這才出來自己闖蕩。”小錦一邊做花,一邊說道。
“噓……這等事,讓村裡的那些婆娘們議論便是了,我們就不要再說了。”小娥給剛做好的花染上色,瞧了瞧正在院子裡給村民發漚敗醬草的沈家娘子,讓小錦不要再議論這事。
小錦吐了吐舌頭,沒再多說。
“小娥。小娥。”忽然,外面的沈家娘子喊起了小娥。
“誒……”小娥大聲應了,放下手中的活出去看看是不是有要幫忙的。
“小娥,你能幫冬梅奶奶把這罐敗醬草送回家嗎?冬梅奶奶手上沒勁,拿不了。”沈家娘子詢問道。
“當然可以,奶奶,我幫你拿著。扶著你一起回家。”小娥附在冬梅奶奶的耳邊大聲說道。
這冬梅奶奶二十多歲就守了寡,膝下就一個女兒,嫁給了一個貨郎,去了山西,多年沒回來,冬梅奶奶一直就一個人過活,現在歲數大了,耳朵又背,生活就更苦了。小娥知道這個冬梅奶奶,平日裡也和小錦送些吃的用的給她。所以沈家娘子一說,她便提起小罐子,扶著冬梅奶奶回家去了。
小錦見了,扔下手中的花,也跟著去了。她這個人怕孤單,依水幫她…娘發敗醬草,依土和他爹出去了,若是小娥一走。她一個人可不想在屋子裡待著。
姐妹二人攙著冬梅奶奶往外走,剛出門就聽前面三個婦人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