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
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1部分,農門棄婦:傻夫君寵妻無度,理性的思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該往哪兒放,都是他在指點,無不契合。再填充上沙袋、黏土夯實,牢牢固固,除了出水口,半點兒縫隙不露。
喬小如瞧了好一會兒瞧得暗自稱奇,這位族長大人好像並不像傳說中的那樣萬事不管嘛……
水壩上有他看著,喬小如便讓烏朵派了兩個人帶自己和傻夫君再去逛一逛各處溪溝山澗,看看哪兒的魚比較多,到時候該抓魚種魚苗了,心裡也有個數。
烏朵便和杜鵑親自陪著他們,又叫了兩名力氣出眾、弓箭武力也頗為出眾的青年陪著一起。
結果走了四天,每每用隨手獵到的鳥雀山雞等內臟做誘餌,引得溪溝山澗中無數魚兒前來爭食。
因此除了白甲,又挑出了三種別的比較有特色的魚,弄回去嚐了,黎賬房、唐六斤、關為等都大讚特贊說味道極是鮮美,並且在外頭市場上都沒有見過的。
喬小如不知道這是不是全都是這兒獨有的特產,畢竟在這古代,交通不發達,各地物產交流也不像現代那麼廣泛而普遍,基本上南北無差別。
或許在別處也有這樣的魚出產也不一定。
但是,只要附近州縣沒有、或者罕見,這便足夠了。
等到秋季時,也不用找別的銷路,只需要給如今賣竹筍的那幾家酒樓一家每一樣免費送上兩條,他們嘗過了自然就有判斷要不要了。
不要也不要緊,酒樓多得是,只要魚真的好,總會有人要的。
這三種魚沒人知道漢話名字該怎麼叫,喬小如和黎賬房等便根據形象胡亂取了名字。
身形銀白色呈流線型、尾巴展開像燕子尾巴的叫“銀燕”;魚身外沿長著一圈淡金色絲線似的叫“金絲”;還有一種生長在清澈的泉水中,兩腮邊有尖利的骨刺,就叫做“刺泉”。
這三種加上白甲,是在各處溪溝山澗出現的頻率比較高的,喬小如便選定了這四種,到時候一起混著養。
偶然之間,在走探這些溪溝的時候,喬小如無意間在溪溝裡發現了一種拇指大的小香螺格外多,撿了許多拿回去炒了吃。
加生薑、大蒜、黃酒、幹辣椒,拔了點兒紫蘇新增,老遠都聞得到那濃郁饞人的香味。
嗦一口肉質甘美鮮香,回味無窮,好吃得根本停不下來。惹得自打發現這天之後,每天喬小如和傻夫君都要撿一大堆帶回去吃。
當然,這是對於喬小如、黎賬房、唐六斤、等來說的,烏朵等依然表示很不可思議——這玩意兒能吃嗎?
水壩攔成,喬小如和黎賬房、唐六斤等都去看了,與規劃中的一樣,看起來也很堅固牢靠。
為了防止山水暴漲期間對水壩的衝擊,還特意在旁邊挖了兩條用來洩洪的水道,且水壩的洩水口也設計得十分巧妙——這都是烏穆的功勞。
接下來,就是抓魚來養了。
眼看著待了已經七八天,一切都已規劃好,又將帶來的五千兩銀子交給了烏朵,喬小如和傻夫君便下山回家去了。
走的時候帶了些皮子走,麂皮、山羊皮、銀鼠皮、灰鼠皮、狐狸皮、猞猁皮等,每一樣只帶一張,當做樣本帶去給人瞧的。
喬小如可不知道,她和傻夫君離開烏夷部族之後,烏朵發動眾兄弟姐妹去抓魚,那才是折騰得夠嗆。
眾人壓根沒注意,抓到的魚身上東一塊西一塊的傷口,要麼就是隻吊著最後一口氣看樣子下一刻就要掛掉的樣子,要麼索性就是死的……
有的人更絕,抓到太多了點兒帶去的桶貌似裝不下了,便將魚如同對待逮到的螞蚱似的,用草芯子從魚的兩腮穿過,串成一串!
黎賬房、唐六斤等又好氣又好笑,連忙讓烏朵叫停,最後只挑了十二個人去抓魚,仔細叮囑交代他們該怎樣怎樣抓,這才改了過來。
喬小如和傻夫君這次下山,依舊帶了些竹筍,準備送給藍掌櫃和肥姐。
正好有人獵了好幾頭黃羊回來,烏朵十分大方的送了她一整頭,去掉頭腳、內臟,宰割成大塊大塊的肉塊用揹簍裝好,讓她帶回去自己吃以及送人。
這樣東西在他們這兒算不得稀罕,且又是她和烏夷人的心意,若推辭了依著他們耿直的性子多半還會難過,便笑著道謝帶了去。
連同竹筍一起,給藍掌櫃和肥姐家都送了好些,剩下的帶回盧喬村去。
自家也吃不了這麼多,如今正是夏日,天氣炎熱,竹筍放在地窖裡還能多留兩天,黃羊肉卻不好放。
況且沒了楊氏那個討厭的傢伙在,張氏一來孤掌難鳴,二來被盧懷財給管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