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噹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2部分,半夏田園,噹噹噹當,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空中蔓延,各個都是一身汗,但在這忙碌的人,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男女老少皆有。
“娘,你說的發豆子,到這個手指一掐就斷就可以了?但你瞧這一粒我掐斷了,這個卻沒有啊,這裡頭可有什麼講究。”一個比薄荷還要小的小姑娘,正問一個婦人。
“遇到這種情況,你就挑上頭中間跟下面一些的,多試十幾粒,大部分可以就成了,要是不成就多泡一會,這千萬不能馬虎……”
雖然是孃兒兩說話,卻依舊很是嚴肅。
小姑娘點點頭,“娘,我曉得了。”
這一處處的,就連燒火跟木糠處,都各自聚集了三五成群的人。
“木糠用來燻幹最是好,沒有就掛著牌子收便是。”
出來的腐竹,卻並不太多。
半夏一點都不心急。
有了那買腐竹的銀子,不僅外公一家的銀子都還了回去,知道他們不會用利息,還特意買了一車的東西過去。
正是有了那銀子,城裡已經交過定金的黃豆,也能買了下來,如今租著屋子放著。
現在嘛……
半夏提著綠豆湯放在作坊前,招呼大家來吃,“綠豆湯來了,大家喝一碗解暑,這邊還有涼粉,井水裡湃過的,可涼爽了。”
忙碌的人依舊忙碌,像是沒有一個人聽見一般。
反而有個揶揄的聲音傳來,“給我來一海碗。”
不用問,這裡頭最得閒的,就是那躺在竹椅上的人。
半夏裝作沒有聽見,見新嫂子腳步生風走到一旁,舀起一碗就喝,笑著對半夏道,“我估摸著能夠成了,這一批人過幾日就能夠動身,城裡那邊你叔跟你爹都去看過了,現成的地方,砌幾個灶臺外加一些竹竿就能夠用了,休整也花不了多少工夫。”
一碗涼粉喝完,新嫂子用袖口擦擦嘴角,“我是真沒想到,我們這鋪子,果真的能開到城裡。”
半夏就笑,很多事情一開始她也沒有想到,只不過是想著不能一日日地如此,不停地朝一個地方努力,就自然而然的到了眼前這般。
巧妮滿頭大汗地過來,“半夏,我這一次怕是來不及了,下回我一準而去。”
巧妮一家的情況比較特殊,家裡地不多,她跟自家嫂子幹活都是一把好手,這一次有這樣的機會,她很是想著跟出去,但一來李氏想留她在村子裡幫忙指點新人,二來她到底還是個大姑娘,在外頭有什麼事情也不好照料,這年頭出門並不容易,又是去外頭幹活的,一出去還不知道多久才能回來,是以,頭一批出去的,幾乎都是拖家帶口。
外頭連住的地方也都考慮好了,一家子過去,老人帶著孩子,半大的小子就能領到工錢了,怎麼算都比家裡划算許多。
至於家裡的田地,很快就能夠收割,到時候也是不用操心的,請人割下來之後,田地就租給作坊,以後用來種黃豆,按年頭給租金。
幹活的人本來就不需要操心吃食,如此一來,比起在家裡對著田地,到頭來只能混一家子肚子飽,出去不僅有吃有住,一大家子好些人都能領工錢,地也不會荒著,反正還是自己家裡的,呆個幾年,回來也能多置幾畝地了,要是成了管事,更是了不得,看新嫂子跟張留,人誰還稀罕種地啊。
再沒有不願意的。
不過挑人很是嚴格,要誰家有那懶的饞的是非多的,幹活不夠利索的,都是挑不上的。
來試的很多,但真的能夠舉家出去的,並沒有幾戶人家。
自然,也有那些小夥子,成群地出去,幹個兩年回來,也能蓋個屋子娶房媳婦了。
於是,家裡的這個作坊,儼然就成了培訓基地。
外頭城裡能夠有這一處,自然也能有別的地方。
等遍地開花的時候,不知道會到什麼時候,但半夏相信那一日,並不會太遠,眼前卻是不敢盲目地鋪開,畢竟黃豆跟不上的問題剛出現過。
在當地請一些人,帶過去的是管事跟手藝,加工出來的腐竹,也不需要運送那麼遠,直接在當地就能夠賣出去,如此,很多地方都能夠省了下來。
新的一步,是時候可以邁出去了。
☆、第173章 靜好
收拾好行囊,一群人從東望村作坊這出發,除了這作坊裡的人有些不捨之外,也惹得許多親戚朋友出來相送。
一家子出門的,倒是還要好些,家裡茅屋幾間,早已經託付了親戚,田裡尚未收割的莊稼,也一併地有了著落,這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