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噹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3部分,半夏田園,噹噹噹當,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你那娃兒給你從城裡帶的那個叫啥來著?真是老了老了還讓你老小子開了眼界,我?你也曉得老三是個呆的,給帶回來的不說吃的就是穿的,哪裡有哪些新奇玩意兒!”
“這娃兒還要念書才行,以前是沒有本事,現在都到了家門口,又不需多少花銷,你作坊裡做幹兩日,什麼都出來了不是?”
這般一路走一路說的,蘇老爺子從未有過的長臉。
有人見他心情好,也打趣說道:“大爺,你還說老三呆?就沒有那乖的人了,這作坊裡發出來的工錢,又轉個彎,去了老五那頭,這一進一出的,咱還樂意!”
蘇老爺子就放聲大笑。
招呼起人來分外賣力,從東望到西望,一整日就沒有停過,跟半夏三爺爺並幾個糧老挨家挨戶地去遊說,那叫一個唾沫四濺。
目的只有兩個,一是蓋竹屋需要大家幫忙,這一點十分順當,當聽說作坊還提供米粉供早飯之後,許多人更是打了包票,現在晚稻還不需要收割,家家戶戶都不算忙,況且只有家裡有勞力的,出去幹活,也都有了餘錢,這人底氣足了,心情好了,自然就柔和許多。
第二便是要找娃兒唸書,這一點卻不是那麼容易。
任何事情一開始,怕是都不會太容易的。
村子裡的人祖祖輩輩跟泥土打交道。從小就是隨意拉扯長大的,沒有餓著就算是幸運了,要再能夠多掙上兩畝薄田,日子就更加美。
唸書?雖然也是羨慕得緊。但哪裡有幾個人能夠唸書的?蘇家有人唸書,但人家是最小的兒子,上頭有四個哥哥呢!還有大孫子,老大蘇有德也是有手藝傍身一輩子不愁吃喝,又是賣豆腐又是節衣縮食的,這才唸了這麼多年,也沒見念出個啥來。
還不如養大一些,能種地,能去作坊幹活拿工錢,這才是正經。
於是乎。轉悠了這麼久,說到幫忙蓋學堂大家都很積極,但要讓誰家娃兒教束脩到學堂唸書,就沒有幾個人願意了。
習慣總是難以改變的。
尤其是沒有眼前的榜樣在,自然不會有人上心。
遠風?好歹也是個秀才。面上大家自然很是尊敬。
但背後關著門,兩口子商議的時候,卻是有些看不過眼的:“就算唸書,以後不能念?你瞧遠光不也是念書,人家還管著作坊的賬目呢,看見人也客客氣氣的,以前放牛打柴什麼不是一把好手?這才是唸書該有的樣子。我瞧那秀才老爺,額頭在那都沒看著。”
如此一來,還在觀望之中的人,也決口不提送娃兒唸書的事了。
蘇有文卻完全沒有受這些事情的影響,他想做先生,想跟那個“神交已久”卻不得見面的高人做一樣的事。就認認真真地在紙上謄寫,其餘的蓋學堂招學子,似乎跟他沒有多大關係。或者他根本就從來沒有想過,好好的學堂在那,居然會有人不來!
蘇老爺子抱著樂觀的心想。等蓋起來之後再說。
竹屋蓋得很快,簡直算是全村都出動了,作坊這頭一開始沒有多大動靜,反正家家戶戶都有人過去幹活,但說好的這邊提供米粉早飯,被那蜂擁而去的人嚇呆了,第一日,作坊裡所有的人,幾乎都成了廚子。
砍竹子,鋸木頭,劈成竹片,平地,挖地基,搓麻繩……
不過幾日工夫,在半夏一家新宅子不遠的地方,就出現了好幾間亮堂的屋子,雖然只是竹屋,但四周全部都是用木柱子撐著的,地上也鋪得平平整整,竹屋頂上還蓋著茅草。
蘇老爺子帶著蘇有文過去瞧的時候,略帶遺憾地說:“老五,瞧,這間最是寬敞,唸書什麼的都好,這一側還有幾間小的,以後可以拿來給大傢伙溫飯……等以後好一些,就換成大瓦房……”
蘇老爺子倒是躊躇滿志。
蘇有文一開始也興致勃勃,聽蘇老爺子如此一說,就有些不樂意了,卻也不好反駁,只道:“竹屋可不比瓦房好?瓦房四下都是,有幾個學堂能跟咱的竹屋一般?半夏說了,用桐油給我漆上,這邊種幾棵果樹,另一頭種竹,沒有竹就俗……”
蘇老爺子倒是也沒有多介懷,只是笑笑。
這廂蓋好,來唸書的人確是沒有。
一家人還瞞著蘇有文,只說這還有些東西沒有做好,進去不便。
不緊不慢地打起了桌椅。
沒想到第一個來問的會是邱大明,他找到蘇有禮:“老三,聽說這邊蓋了學堂,我家邱易那小子可能去?”
蘇有禮粗聽之下是有些詫異的,雖然他也知道邱大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