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部分,炮灰奮鬥史[清],淋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敏寧才不理會他的冷臉,“我只是不希望將來生的女兒也被送去撫蒙,只要打通蒙古那邊的商道,咱們大清就不用再將金貴的公主嫁過去,你也不瞧瞧,你那些姐妹們還有幾個是活著的?”
四爺深深的看了她一眼,“行了,這件事我會寫個摺子上奏汗阿瑪,只說通商一事,至於那些有的沒的別讓爺知道從你這裡洩露了出去!”
敏寧唇角一勾,“是,爺!”
等四爺一離開,敏寧就冷笑不已。
那群人以為將狀告到四爺那裡,她就會收手,簡直是異想天開。
這回四爺和皇帝肯定都心思是轉移到蒙古那邊,絕對不會管江南那邊的事兒。
只有這樣,她才能騰出手來對付這些人。
每一次改革註定要清洗一些人,這些阻撓的人不過是螳螂擋車,最終會碾與歷史的巨輪之下。
敏寧直接命人在莊子裡啟用更多的工廠,這些工廠全力造出更多的手搖織布機。
又派人將那些破產的織戶吸收到工廠裡,雖然說自由受到了限制,但是賺到的錢每個月也不少。一些手熟的女工賺的比以往在家裡還要多。
以前在家裡做出來的布料都被那些商戶壓低了價格收購,那些商戶相互串聯,價格壓得很低,不賣的話只能夠壓在手裡賣不出去。
哪裡像現在這樣,不僅不需要像以前那樣日夜織布,只賺取那微薄的錢財。像如今這樣收入固定,家裡在種上幾畝田,有了糧食,一家人完全可以過的很好。
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奇異的狀況,破產的小織戶倒是過得很滋潤,反倒是那些大商戶一個個被重創,手下織工外流的厲害。
畢竟薪資沒有那些工廠高。
這些大商戶跟工廠不同,大商戶招取織工,只付出少少銀子,而工廠裡每月賺到的一半被分給了織工,這樣就達成了雙贏的目的,通常賺錢織工們也賺錢。
賺錢了就更捨得花了,直接也帶動了一些縣城商業發展。
織造局那邊也受到了重創,主要原因就是內務府和戶部那邊發現民間的布價跟織造局提供的布價差額太大,所以堅決讓織造局也跟著降價。
製造局供應著整個大清商人的官服、吉服,以及整個皇宮的布料,原來只要布料送過去,皇宮那邊都會接收。
可這回民間的布料價實在太便宜了,按照原來的價錢,那中間的差價,對於朝廷來說不可能看不見。
那可不是小數目,可是差了幾十萬兩銀子,這還是一季就差這麼多,那一年、十年呢?
任誰都接受不了這麼大的差距。
誰知道這麼多銀子是不是被織造局貪了?曹家那建的豪華園子,誰看不見?肯定是用貪汙的錢建的。
曹家也覺得自己虧得很,之前民間的布料下降,那是因為人家用了新式的織布機,可他們還是用原來的人手和工藝。
所以價格自然跟以前一樣,朝廷拿這個說茬,完全是為難他們。
要是真的價格下降的話,那麼首先死的就是他們製造局,連給織工的銀子都付不起,這麼大的虧空,誰都不願意拿自己的錢財來彌補。
求爺爺告奶奶之後,又走了皇上那邊的路子,這批貨總算是被收下。
但戶部和內務府都說了,下一個季度的布料價格得降,既然人家用了新式的織布機,沒道理織造局還守著原來的老破爛不放。
如今國庫緊張,織造局身為朝廷的一部分,理應降低成本,為朝廷分擔壓力。
這麼一說,織造局的官員還能怎麼辦,只能跟人家投降。
不投降怎麼將織布機弄到手?
江寧織造、蘇州織造、杭州織造三方聯手找林源講和。
畢竟以後還是要在江南發展,也不能太得罪織造局,他們可以利用民間的壓力迫使織造局投降,但卻不能做的太過,鬧得不死不休。
而且布價降低這個目的也達成了,林源便爽快的和對方講和。
然後在織造局的牽線下,江南各個城市的布商商會也跟著投降,然後組成了一個江南布商總商會,且將會長這一位置讓給了林源手下。
敏寧接到訊息後也不小氣,直接在江南辦了一場拍賣會,拍賣各種布料的紡織機織布機的圖紙。反正手下工匠,因為銀子激勵,創新不斷,拿這些遲早過時的紡織機賣出去也算是收回,也算是剪了一次羊毛。
第67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67)
杭州最近開了一家銀行; 這家銀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