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部分,炮灰奮鬥史[清],淋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大輕視女人的男人絕對想不到,《顏報》會後來居上,銷售量遠比《京城日報》高,而且還傳播到各地,成了大清時尚流行的風向標。
無數少女少婦,爭相學著《顏報》上妝容和服飾搭配,那恐怖的銷量令《日報》的人跌碎了一地眼鏡。
第50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50)
花開兩朵; 各表一枝。這邊報館裡正開始研究新的報紙; 另一邊禛貝府敏寧卻是叫苦不迭。
她就不明白; 萬歲爺要讓四爺做一個關於修書的章程,只是為何這活兒最後會落到了她手裡?
甩了甩寫的發酸的手; 敏寧放下了鉛筆; 面前幾張稿紙上面已經寫滿了狂草字跡。
要是真來一個識字的人; 可能都看不出來她到底寫了些什麼; 畢竟為了方便,她全用簡體字書寫的; 這個時代雖然有了簡體字; 但簡體字一個字有好幾種寫法; 而簡體字在這個時代被稱為手寫字型; 和印刷字型也就是繁體字完全是兩套字型。
也就是說一個人識一個字須得認兩種以上的形體,必須得統一; 不統一如何能夠大規模推廣。
嘆了口氣; 心想幸好這個時候鉛筆已經出現了; 不然讓她拿著軟塌塌的毛筆寫,可能半天也寫不到一百個字來。
將稿紙按順序整理好; 敏寧又重新拿出幾張白紙改成繁體字謄抄。
謄抄之後; 一行一行; 雖然是橫排; 但卻是自右向左。
寫了幾行後; 一不注意變成自左向右; 敏寧拿起麵包擦掉; 在心裡發狠,總有一天要而這些書籍變成她熟悉的排版方式。這見鬼自右向左,要不是怕一下子改變,惹得讀書人將標點符號也全盤否定,她可能連報紙的豎排都變成橫排。
算了算了,只能先溫水煮青蛙一點點改過來,總有一天她要讓簡體字也能像正體字一樣出現在報紙上,讓豎版變成橫版,讓從左到右的閱讀習慣變成從右到左。
幻想了一會兒這種畫面,敏寧傻傻的笑了,隨後又認命的謄抄起來。
字型規整起來,幾張稿子上的字濃縮到一張紙上。
她放下筆滿意的又讀了一遍,這上面的建議都是她能夠想到的,對於修書這件事,敏寧倒是挺樂觀。
這世上的書多是多,但只要規範起來還是挺容易修的。
比如敏寧就給了意見,將這次修書一事下放到民間,讓民間參與進來,現在修改好的書稿想要出版,就得經過專門的部門稽核,完全可以皇子翰林院齊上陣,再找一些大儒把把關,組成一個龐大的稽核團。
分成一審二審終審,這可比朝廷自己修來的方便。
這些大儒也不必自己修書,專門那些遞交過來的書稿,哪裡有問題可以打回去讓對方改,這樣不用朝廷自己動手,既可以節省大量經費,也能縮短時間。
對於現在一修書就得花上幾年、幾十年情況,敏寧一直想吐槽,人生有多少個幾年、幾十年可以浪費,完全可以靠人力取勝的事,偏偏只固定那些人。
人數一少很難找出書中錯誤的地方,還不如將這件事交到民間,讓翰林院的人和那些大儒專門找書中錯誤之處。
而修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完全可以在報紙上登出來,尋求全國人的幫助,常言道一人之力不足道,眾人之力常有餘,她想這麼簡單的事,那些文人應該能懂。
至於修書當中會不會有些人修的書重合,有些人夾帶私貨,這得看朝廷了,完全可以將某些書指定某些省來修,嚴格把控稽核環節。
這事朝廷只要把握大致方向就行,如同一輛車的車頭一樣領路,沒必要事事躬親。
將稿子重新謄寫好後,敏寧放入一個匣子中,喚來了小祿子。
小祿子最近在四爺面前露了好幾回臉,倒是讓他跑了幾次腿,大概讓蘇培盛有了危機感,又把他排擠回來,現在安心呆在她院子裡給她跑腿。
“將這東西交給爺。”
“喳!”小祿子恭敬的接了過去抱在懷裡。
敏寧又想起今日好像是大阿哥種痘的日子,就問他,“爺是不是在福晉那裡?”
小祿子點了頭,敏寧若有所思,“那你別直接去找爺,將這匣子送到外書房去,回頭找個人跟蘇培盛說一聲。”
小祿子忙迭聲應了。
正院裡,福晉正抱著弘暉阿哥坐在炕上,把他的頭按在懷裡。
小阿哥自己倒是挺鎮定,雖然身體繃的很緊,可還是勇敢的伸出了手臂,只是他頭緊緊的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