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部分,炮灰奮鬥史[清],淋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薛先生領著他們進了會議室,裡面空蕩蕩的,只有一張大長桌佔據了整個房間,長桌旁擺著二三十把椅子。
薛先生隨意找了個位置坐下,然後指著對面的椅子說:“你們也坐。”
等人坐齊,薛先生先每人發了一本小冊子再開口:“先教你們認識一些數字符號,開啟第一頁,數字是務必必須要記得的,新聞中時常要用到。還有一些符號,這些符號是用來斷句,每個符號的用法書上也有釋義。”
等眾人翻開冊子看了。
薛先生繼續道:“給大家一個小時的時間來看這冊子上的數字和符號。現在是八點五十三分,等會九點五十三我再過來,教大家一些數字的應用。培訓時間一共有七日,前四日會教一些簡單的知識以及新聞的書寫格式,後三日會帶大家跑新聞。這七日內大家若是不適應可以自動離開,等七日培訓後就會正式簽約,接下來還有兩個多月的實習時間讓你們自己跑,等三個月後就會嚴格要求你們。好了,先給你們時間看書,等會我再過來。”
等等,他不是編輯嗎?跑新聞好像是記者的活。
算了,還是先看看這書上到底寫是什麼內容。
馮翔自認四書五經都能搞定,這個不過是一本薄薄的書,肯定也沒問題。
然而當馮翔正式開啟書本後,他就有些抓瞎了,等等這符號是一?還有這個扭的跟瓜秧子一樣是二?
看了好一會兒,都是看過即忘,馮翔使出老辦法,先寫上個一百遍再說。
好在旁邊有紙,紙上有筆。
但是墨呢?還有這筆上怎麼沒有毛?這尖尖的帶著黑色的一頭又是什麼?
他試探性的在紙上劃了一筆,沒想到還真出現了痕跡。
旁邊有人看到這一幕也跟著拿起筆,很快整個會議室的人,都開始拿起筆在紙上畫了起來。
雖然有些不適應,習慣了軟軟的毛筆,再轉過來用這硬筆寫出來的字歪歪曲曲。
不過馮翔卻看出了這種筆的好處,只要一支筆就可以不用再帶上筆墨硯,對於出行的人來說更加方便,對於他這種囊中羞澀的人來說,也更加經濟實惠。
每回買筆買墨就得耗盡一大筆錢財。
馮翔想著要不要問報館多買幾支筆回去。
同樣的筆,皇帝也看到了,確切的說只要是工坊做出來的東西,皇帝都能接到最新的報告以及樣品。
自打認識到那作坊做出來的東西非比尋常,皇帝就時刻派人關注著,每出一樣東西,東西和用途很快呈現在皇帝龍案上,以供他儘快參考。
皇帝現在考慮派些造辦處過去取取經,宮裡那些人只做一些華而不實之物,不能用於百姓也是可惜。
手裡拿著筆在紙上寫了幾個字,皇帝感嘆一聲,以後大概不用再擔心墨跡汙了紙面,寫了幾個字後,皇帝用一旁的麵包屑擦了擦,字跡淡去。
“不錯,很實用。”皇帝將筆和麵包屑扔在龍案上滿意的點點頭。
成人或許不必用,但是一些手腕還沒長成到可以執筆的孩童只能拿著這種筆原來練字了。
“報館裡已經用上這種筆了?”
一旁的梁九功回答:“回萬歲爺,不僅報館,連一些工匠畫圖也用上了,據說因為方便很受歡迎。”
皇帝點了點頭,“那就再差人送一些來,給年紀小的阿哥每人發幾個,讓他們跟著學認字。”
“再賜給工坊一千兩銀子,御賜牌匾上書能工巧匠。”
“奴才遵旨!”
“還有這八音盒,倒是挺出奇,問工坊能否做出蒙古的樂曲,在下個月太后壽誕時務必呈上。”這完全是把工坊當成了內務府。
“……奴才這就去辦。”
馮翔暈暈乎乎的捂著脹脹的腦袋往外走,這一天學習下來,他腦子裡被塞了許多新知識。
還有那神奇的數字,加減法,確實比以往的算經十書學起來要簡單。
那些數字一寫,原本很困難的問題,瞬間變得簡單明瞭起來。
他頭一次發現,算經也能這麼容易學會,腦子裡不著邊際想了許多,身後突然傳來一個聲音。
“馮賢弟!”
馮翔想了想這周圍好像只有他一個馮,站住回頭一看,竟然是張紹陽,這人平日裡獨的很,怎麼會突然叫住他?
“張兄,你叫我?”
張紹陽抱著冊子小跑過來,“馮賢弟,我找你有些事兒。”
“何事?”兩人相互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