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部分,炮灰奮鬥史[清],淋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八做的事也不多了,少他一個也不少。”所以就算皇汗阿瑪將老八調走也耽誤不了什麼,畢竟只剩下掃尾的工作。
敏寧心想倒是挺快的,原本想著得二月份出海,看來時間倒是對得上。
四爺又道:“朝廷是放假了,但是百姓得賺銀子,過年期間照樣忙,所以貨物就準備得妥當,再加上一些商人早早得到訊息,也積極準備,一些貨物都備足了先放在港口倉庫中,只等著船運到天津了。”
其實敏寧的船廠也組成了一個公司,以船折算成資金,加入到這一次盛事來。
公司有哪些部分組成,自然屬於民間一些船廠為主。
自打敏寧的鋼鐵船發展起來盤活了沿海一帶不少船廠,畢竟大船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沿海了,明朝時那一場大火,燒燬鄭和下西洋的那幾艘巨船,不僅燒燬的是先進的船隻,還有那剛萌芽的航海之心,導致兩百年來造船業也一蹶不起,甚至跟兩百多年前比還有些退步。
雖然最近幾十年開了海禁,但是卻追不上缺失了兩百多年的技術,最近這些年大家夥兒都在摸索著造船,造大船。
但因為技術的缺失一直沒什麼進展。
直到敏寧手下的人一起建出了鋼鐵船,才令其他船廠跳出木船這個桎梏,盯向了鋼鐵船。
敏寧也大方,允許這些人一起來她旗下的船廠取經,甚至鼓勵他們將一些古老的木船設計逐漸轉化成鋼鐵船。
但這一部分技術還沒有什麼進展,畢竟建鋼鐵廠首先就得有鋼鐵,想要鋼鐵就得擁有鐵礦。
可鐵礦都是被朝廷把控制怎麼能容許私人開採?到最後只能夠藉由敏寧船廠來購置這些鋼鐵。
可是有了鋼鐵,還得將一些木船的設計轉化成鋼鐵船,這是從未有過的舉措,從來沒有做過,該怎麼辦?那只有學習。
鋼鐵船廠裡有不少其他船廠的傳承人,這些年陸陸續續有人學成之後歸家,準備將自己家流傳下來的一些木船圖紙改造成鋼鐵船。
不過時間太短,還沒有形成生產規模,那麼就導致四爺購置船隻受到了波折。
朝廷要購置的船一定要最大的,是能夠保證安全的,這一艘船費用可就高了。
朝廷還指望將所有的銀子都拿去換成貨物,再轉化成白花花的銀子。
怎麼可能在船上面投資太多?
還是敏寧看四爺整日發愁,總想著怎麼用最少的錢將大船弄來,她才以自己的一家船廠為首,聯合眾多還沒有能力生產出鋼鐵船,目前以生產木船為主的船廠,一起組建一家公司投資到四爺這裡來。
其主要目的,一是解了四爺缺船之憂,二來嘛,畢竟日本距離大清還是挺近的,木船價格便宜現有的船足夠朝廷採用了。
這三來嘛,也是加快一些民間船廠的實力,這東洋貿易要是賺了錢,民間船廠也有有資金能夠投入到鋼鐵船的生產中來。
不然的話只憑借她名下船廠,哪裡能夠滿足整個大清的需求?
在未來的幾年間,航海肯定成為一件尋常之事,特別是等美洲擁有寶藏的事情傳過來,肯定會吸引大量民間資本參與到這件盛事中。
到時候相比較慢吞吞的木船,擁有蒸汽機的鋼鐵船才是最主要的航行工具。
可以想象,再過幾年沿海遍地都是船,到時候各個港口就會呈現出蓬勃的發展。
想到這裡,敏寧眉頭一皺,怕就怕到時候皇帝會剋制,不允許大量的人口流失海外。
一想到這一點,敏寧就不由沉思,看來還得加一把火,引入民間的資本還不夠,最起碼得讓朝廷也參與中去。
目前最緊要的是讓朝廷在東洋貿易中嚐到甜頭,只要嚐到了甜頭,肯定會將目光放得更遠。
東洋賺到的已經更多了,那要是西洋呢?
西洋可是擷取了美洲一百多年的財富,這筆財富可是等著大清去取,可以說凡是跟西洋經商的就沒有不賺錢的。
為何?
還不是因為那一個王室金山銀山都堆海了去。
想必他們不介意將金山銀山換成大清精美的布匹瓷器和茶葉。
……
林墨從大海中伸出頭來,他抹了一把臉上的水睜開眼,沒多久一根繩子就丟到了他的面前。
拽著繩子被拉上了船,船上的老二手裡拿著懷錶,旁邊用本子記錄著。
“大哥,這一次閉氣訓練你平均六十息,最好的一次突破了一百息。”
所有人當中,林墨算是成績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