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1部分,皇后起居注,白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男子自然以張巒為首。立在他身後的便是張鶴齡、張延齡兄弟,緊接著是從兄張忱與其子張純,而後便是叔父張岱與堂弟張倫。張忱、張岱與張倫皆是數年不見,眼見著彷彿生疏了幾分。尤其是曾經毫無顧忌的熊孩子張倫顯然拘謹了不少,渾身上下都透著些許不自在。
內眷自是以何氏為首,立在她身後的便是已經許久不曾見的堂伯母錢氏、叔母李氏。李氏之後,是從嫂小錢氏與其女張絮。然後便是出嫁女從姐張清瑜與女兒;從妹張清璧及一雙兒女;姑母張氏也在,領著次女沈洛與幼子沈崱��
綴在張家男子們最後頭的,是姑父沈祿,張清瑜的夫婿,與張清璧的夫婿孫伯堅。
張清皎的目光在所有人身上一掠而過,起身親自將張巒與何氏扶了起來:“不必多禮,快快起身罷。”說罷,便著宮人為他們看座。
待到張家人及親眷們都陸續坐下後,她輕輕笑道:“這麼些年不見,好不容易大家因純哥兒的婚事聚在了京城,我便想著,怎麼也該與親人們見見面才是。不然,再過些年月,只怕是見面亦不相識了。”
“怎麼會呢?”張巒捋著鬍鬚道,“都是血脈相連的親眷,便是多年不見,亦是在心裡掛記著的。娘娘心裡亦是一直掛念著我們,所以臣這回才覺得,無論如何都該讓所有人都來京中一趟。”
“是啊,不僅是娘娘念著我們,我們心裡也始終念著娘娘。”何氏道,回首瞥了瞥錢氏、李氏等人,“純哥兒成親後,自是須得留在京中。興濟與京城之間的來往,也會比以往更緊密些。往後娘娘若召見民婦等人,或許見到的人便更多了。”
“如此甚好。”張清皎道,望向略有些怯生生的孩子們,示意他們上前來,“這幾個孩子我都不曾見過呢。來,到姨母這兒來,讓我好生看看你們。”
孩子們不由得轉首看向自己的孃親——張清瑜怔怔地出著神,張清璧則依舊泰然自若。見自家姐姐神思不屬,她眉頭微蹙,微笑著示意孩子們上前去:“去罷,讓皇后娘娘好好瞧一瞧你們。”
“真是乖巧。”張清皎握著三個小姑娘的手,撫了撫虎頭虎腦的小男孩,輕聲細語地問起了他們平日在家中都做些甚麼。年紀最大的小姑娘如今也不過五六歲,是張清瑜的長女,答得頭頭是道;其次便是張清瑜的次女與張清璧的長女,都是三四歲的年紀,奶聲奶氣的答著話;最小的便是張清璧的幼子了,不足兩歲,走路都不太穩當,睜著烏溜溜的眼睛,答非所問,分外可愛。
見到眼前的場景,不少人都禁不住思緒萬千,心中格外複雜。
其一便是錢氏。說實話,自從進入皇宮,見到這位從侄女後,她心中便充滿了恐慌與不安。雖說她也曾經是四品誥命夫人,當年卻沒有機會入宮,更沒有機會見到宮中的貴人。如今滿眼皆是宮中的莊嚴氣象,皆是富麗堂皇,皆是皇家氣派,她一眼也不敢多看、一步都不敢多走。甚至於,悄悄打量了一眼端坐於主位上的皇后,她都覺得這位年輕貌美的貴婦看起來格外陌生,半點也不見當年少女時的影子。
雖說當年太子親迎太子妃的時候,她也在場。可那時候的從侄女雖已有幾分雍容氣度,卻依舊帶著些許稚嫩之感。而如今的皇后娘娘已經徹底蛻變了,乍一看去彷彿變成了一位從未見過面的貴人。
其二便是李氏與小錢氏。在張清皎採選之前,兩人的關係與她說不上親近,也說不上疏遠。李氏曾經滿心期盼這位侄女富貴之後,也能提攜提攜嫡親的叔父與堂弟。誰知這幾年來,張嶽與張倫一直待在興濟,沒能得到任何好處。她心中不忿,入宮之前還想著要給他們倆求個官職,可如今一見皇后娘娘,便甚麼都不敢說了。雖說皇后娘娘一直是笑模樣,待他們也很親切,但她怎麼都覺得有些發怵,再也不敢打什麼主意了。
小錢氏則對張清皎充滿了感激,別的不說,兒子張純的這樁婚事因何而來,她自是心知肚明。若是沒有皇后娘娘,王家能看得上張純麼?張純能娶得了王太后孃家的嫡孫女麼?更不必提,何氏還曾與她暗示,張絮的婚事也不必著急,娘娘自有打算。作為一位母親,兒女都有了好著落,她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
其三便是張清瑜了。自從踏入皇宮,見到與她們相比已然是天上地下的皇后娘娘,她便覺得自己如墜夢中。雖說這些年她早已經接受,當年那位“默默無聞”的從妹已經成為了天底下最尊貴的女子的事實。但事到如今她才明白,所謂“天底下最尊貴的女子”究竟是為何意。
衣食住行且不提,僅僅是她的形容氣度,便已經分出了高下。對於眼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