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與爭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6部分,盛世天驕,誰與爭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他的眼裡只有勝利,根本沒有百姓的死活,他這樣的人不配帶兵。”那人一臉悲憤,好像北王殺了他們全家一樣。
“陛下……話不能這麼說。我東林十八城落入敵軍手中,城中百姓盡皆落在西鳳、南涼和北林三國手中,成為三國的俘虜。北王帶兵收回失地,如若西鳳、南涼和北林三國一拿人質威脅北王,北王就不動,那一座城也別想收回來,且城中的百姓會死得更多。以極少數的代價,換取更多人的生存,北王沒有錯。”
“是呀,陛下……北王要是投鼠忌器,因北林三國手中有人質,就不敢進攻,這仗也就不用打了,直接投降算了。”
“要是顧忌對方有人質就不能出兵,要保證每一個落到敵軍手中的俘虜都活下來,那就不用派北王去打了,直接接受三國的意見,割地談和。”
在京城經營了一年,跟老丞相交好,北王也收穫了不少文臣的支援,再也不像以前那般,皇上一開口訓斥北王,文武百官都跟著罵,沒有人為他辯駁一句。
現在,一有人指責北王,就有文臣武將站出來,為北王說話。
但,比起為北王說話的官員,指責北王的官員更多。他們當中有的是了為了指責而指責,但更多的還是因這件事,而對北王的行為不滿……
“北王這是不顧忌人質的死活嗎?打仗必然會死人,這一點我們都清楚。死幾百、幾千人也就算了,可這一次呢?一座城的百姓呀!近十萬人呀!如若不是北王狂妄自大,妄自尊大,不將百姓的生死看在眼裡,北林、西鳳和南涼三國,又怎麼會對我國無辜百姓下手?”
“那滿城的人都是因北王而死!如若不是北王用兵不當,錯失先機,城中的百姓又怎麼會無辜枉死?”
“要不是北王從來不在乎城中百姓的生死,從來不在乎人質的生死。北林三國又怎麼會隨意殺城中的百姓?正因為北王的不作為,讓北林三國的人認為城中百姓無用,才會毫無顧忌的殺了他們。要知道,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
“陛下,城中的百姓雖不是死餘北王之手,卻是因北王而,請陛下下旨降罪北王。”
“請陛下下旨,嚴懲北王!”
大殿上,有大半的文臣武將,都認為錯在北王,紛紛跪下請旨,求皇上重懲北王,以儆效尤。
不可否認,城中近十萬百姓的死,北王有推卸不掉的責任,但是……
聽到這些人把責任,全部往北王身上推,老丞相的門生不幹了:“我說你們這群人真是好笑……你們不怪殺人的北林、西鳳、南涼人,你們不怪守不住的城窩囊將軍,反倒怪起收回城池,保護了餘下百姓的北王,你們摸摸自己的良心,不會痛嗎?”
“那些人的死……真的全是北王的責任嗎?北王真的要負主要責任嗎?這麼說……民間發生殺人案,都是官府的錯,都是刑部的錯了?官府沒有救下被殺的人,刑部沒有先一步判決殺人犯,難道不是錯?”
“殺人案是隨機和未知的事,北王這事卻是能看到的。官府明知有人要殺人卻不阻止,自然有錯;刑部明知那人兇殘嗜殺卻不判決,自然有錯。同樣,北王明知北林三國,要殺城中無辜的百姓,卻冷眼旁觀……他就沒有錯嗎?”
“北王有錯什麼?阻止?怎麼阻止?退兵?將我東林的國土拱手相讓,就像先前那幾位將軍一樣?守一座城讓一座城,讓北林三國的兵馬,將我東林的百姓當成俘虜,任意殘殺?”
……
兩方人馬你來我往,唇槍舌戰,誰也說服不了誰,誰都有理,一時半刻難分高下,但就在這時……
一白髮蒼蒼的老臣,突然站出來道:“我們先不談北王的功與過,只說……北王不將百姓的生死放在眼裡,北林、南涼和西鳳的人,得知城中的百姓毫無利用價值。在吃了敗仗、保不住城池的時候,會不會將餘下十四城的百姓全部屠盡,以洩心中的不滿?”
此言一出,滿殿皆靜,為北王爭辯的文臣們,嘴巴微張,卻說不出話來……
吃了敗仗,北林三國會不會再次屠城?
這個誰也不敢保證,他們還有十四座城中的百姓,在北林三國手中,如若那些人為了報復北王,盡數屠城怎麼辦?
那位老臣見狀,繼續說道:“陛下,北王不將人命放在眼裡,無視人質生死,如若別的將軍也有樣學樣呢?”
“陛下,北王有功,有大功,但北王也有罪,有大罪……數十萬百姓因他而死,這訊息要傳出去,日後我東林的百姓落到敵軍手中,自知死路一條,他們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