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城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2部分,寺是故人踏月來,中國長城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康熙像是不急著回京,也不再宣我捧經去見,就連軍前或是銀兩的事也沒有訊息,任我一個人在這處的房間裡隨意過活。
我不知道胤祥他們去了哪,住在這裡或是回了京,抑或已然回去青海甚至西藏。還有他的腿傷……沒有人告訴我,我也不去打聽,想起時悄悄放回心底。
藥吃得少了,每日只需一味,習慣地喝下去,慢慢消化。
甜到發膩的蜜餞各式各樣,甚至多了精緻的心,見天地換著花樣端到面前,看來看去失了胃口,總是放在桌上飄散著淡淡的甜香,隔一日又端走,不知浪費去了哪兒。我讓丫頭拿去吃她只是搖頭,抿著嘴不停地笑從來不肯。
外面淅瀝瀝的下起雨,放了手裡的筆搭在筆架,推窗看出去。
經文靜靜躺於桌面,被視窗吹進的風掀起一角。
窗臺上積了些細的水珠,晶亮出五彩繽紛的光。仔細看倒像映了湖光山色亭臺樓閣,層層疊疊如海市蜃樓。偏偏沒有將我這清靜的院落包容其中。
我拿了鎮紙心壓住邊角,看到細雨裡撐傘而來的熟悉身影。
水氣氤氳的畫面像極江南某處。
那些持傘的翩翩少年佳公子,目不斜視袍擺輕搖,走過橋頭。
☆、255。再見紫檀
揉揉發酸的脖子,看著丫頭湊過去才剛推開房門,便聽到許久不曾響起過的尖細清咳聲。
還是那名公公,一樣的旨意。
除了第一回連落款都抄上的那份,我將厚厚一撂金剛經用絹布包好站到門前。
下雨的日子,竟然想起見我……
丫頭取了傘看著公公站在門外,他不話少見的露出一抹少年笑容,將手中的素色雙環油紙傘撐到眼前,我便跟了他去見康熙。
雨中的避暑山莊多了些不同情調,更顯江南水鄉的幽靜婉轉。水滴很輕,密密地交織一片像層薄霧徐緩飄落在傘上,微得近乎無聲,唯有眼睛最真實。
傘下的腳步走得心翼翼,鞋尖沾了些水氣洇開一團深白色,原本乾淨的緞面上那支淺綠的蘭花枝葉像要瘋長滋生至邊緣,團團包裹住更見淺淡的黃白色花蕊。
袖口也變得潮溼,垂在腕上泛著涼氣。掌心也是。
行至殿門前石階,謝過淋溼滿身的公公登上去,侍衛已推了門。
所有一切都像這場雨,輕而緩。
李德全接了經文遞過去,我跪在地上目不斜視,餘光處一雙黑色皂靴站在不遠處。乾爽的墨翠色袍擺邊緣幾絲黑金紋底,極輕微地動了一下。殿裡仍是清靜,就像沒有飄起過那一角。
聽得康熙低語一聲“去吧”,我伏了身才要回話想起身旁之人,許是喚他便低著頭不再動。紙頁沙響後李德全的雙腳走到近前,又聽見康熙補了一句,“供到樓上西間佛堂。”
回身時瞥到墨翠腰間的鏤空雕字玉佩,黑色荷包輕晃在側,一塊的白色玉石。
出了殿門似霧輕雨已成了如絲無邊,空氣中飄來一股淡淡的味道,似曾相識。只是這回並非夢境,真實得不容錯辨,即使只是無意擦身。
搖頭謝了撐傘過來的公公順著石階登上二樓,遠處盡是泛起漣漪的湖,更遠處是氤氳在水霧中的山,青綠一片若隱若現在團團白色中像是連到天邊。
將經文抱在胸前,指骨碰到領口盤扣,裡面的堅硬溫熱地抵在鎖骨間,隱隱地疼。
佛堂裡一尊青玉觀音,赤腳而立手提一藍,長衣飄拂面容慈祥,滿室檀香氣息。
供奉觀音像的桌案前擺了金黃色的蒲團,我將經文心取出供在案邊,燃了三柱香按序插在香爐,退後幾步跪在蒲團旁邊地上伏身叩拜。
耳邊似傳來木魚聲,聲聲敲擊像是心跳的節奏,從急到緩,漸漸聽不清只餘雨聲。
扶闌外石階盡處,一襲墨色身影撐傘立於雨中,擋住了紛飛細雨擋住煙波紅塵,也遮擋住大片背影,只有靴上袍擺不動不搖。垂於腿邊的手動了一下像是撫平腰間垂掛的絲絛,我看了許久,未再放下。
絹布絞疼了手指,我低頭看著皺亂的暗紅色團花,視野變得清晰。笑從嘴邊輕溢位來淹沒在雨聲裡,反倒醒了煙雨之外的傘中人。
那柄淺得辨不清顏色的傘只一動,我便看見回首望過來的眼,微轉的身形依然定在那裡,不再動作。
再見面竟是無聲,我在樓上他在梯邊,誰也不多走一步,遙遙對望。
他的手抬在半空,像是承接那些雨。我順著大紅色的扶闌踩上溼滑的石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