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0部分,一品嫡妃,那年夏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打仗的人在旁邊指手畫腳。
文官們紛紛唾棄武將,一個個爭權奪利都快瘋了。武將有五軍都督府,制定戰爭方略靠五軍都督府就行了,幹什麼還要在內閣強佔席位。當真以為內閣的席位是菜市場的大白菜,想要就能有的嗎?
多少人奮鬥了一輩子,都沒能入內閣,憑什麼一群不讀書的老粗可以進入內閣。還武將席位,做夢去吧。
武將們同樣吐槽文官,一群不懂帶兵打仗的人,佔著茅坑不拉屎。內閣已經隱約凌駕於五軍都督府之上,就連兵部做事,都得看內閣的眼色。長此以往,武將的地位豈不是越來越低。
總之,無論如何,武將也要在內閣強佔席位,決不能讓文官溫水煮青蛙一樣的把持了朝政。
今兒還多虧了顏宓提醒,否則武將們都沒意識到這個問題。如今瞧著武將比文官更風光,可是一旦十年二十年沒有大規模的戰爭可打,武將內部沒有驚才絕豔的人物出來,屆時武將勢必被文官壓一頭。
反觀文官,三年一次大比,三年就能出一批人才。人才儲備遠勝武將,難怪被永和帝一直壓著打的文官,慢慢地竟然也能開始左右朝堂格局。
細細想一想這裡面的名堂,真是讓武將們不寒而慄。
武將們注重家族傳承,不注重從民間從軍隊選拔將領。而且很多當兵地都不識字,這也阻礙了武將的選拔。長此以往,要是勳貴家族沒有人才出來,武將真的會越來越弱,最後被文官吊打。
以前沒有意識到這個情況就算了,現在既然已經意識到了,就不能坐視這種情況繼續發生。
武將們表示要辦武學,要將軍隊裡有能力有才華,有打仗天分的兵將弄到武學深造。不識字沒關係,武學裡有夫子教識字。不懂打仗理論沒關係,勳貴們會出任老師,將自己的打仗經驗傳授給他們。
總之武將們要吸取文官們的辦法,幾年出一批人才。就算這些人才暫時起不了作用,上不了戰場打仗,好歹也能作為人才儲備留在軍隊裡。
同理,內閣的席位他們也要爭取。
元康帝自幼跟隨永和帝南征北戰,天然親近武將。這是殉國武將們的優勢,他們會充分發揮這個優勢,爭取內閣名額。總之,不能眼睜睜看著文官蠶食武將們的利益。
這一場文官和武將之間的戰爭,全由顏宓挑起。
顏宓挑起了戰爭之後,就躲在了角落裡不出聲,讓勳貴和文官們對壘。
宋子期目光四下搜尋,終於找到躲起來的顏宓。宋子期狠狠瞪了眼顏宓,好一個奸詐的顏宓。
顏宓的目的*裸,簡直不加掩飾。
大家明明知道顏宓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明明知道這是顏宓的陰謀詭計,是顏宓給文臣武將挖的一個大坑,可是就算知道,大家依舊義無反顧的往坑裡跳。不跳不行啊!
這個奸詐狡猾的小子,這小子竟然是他的女婿,宋子期輕咳一聲,表示與有榮焉。女婿如此奸詐,如此聰明,宋子期很欣慰啊。
宋子期和顏宓交換了一個眼神,既然顏宓已經挖好了坑,宋子期也不介意揮動鋤頭,將坑挖深一點。
宋子期又和晉國公交換了一個眼神,兩個老狐狸不動聲色地笑了起來。目前這個局面才是真正好啊。
武將入內閣,開辦武學這樣的事情,不顆能一個早朝就能吵出結果的。像這樣不是很緊要的大事,吵個三月半年,甚至一年兩年都有可能。當然如果元康帝傾向於某一邊的話,吵架的時間肯定能夠大大地縮短。
但是目前,很顯然元康帝不急著表態。他剛坐上帝位,他需要這樣一場爭論,看清楚朝中的局勢,鞏固自己的地位。
元康帝不由得讚許地朝顏宓看去,顏宓這小子真聰明。元康帝之前還在發愁,該做點什麼,來彰顯他的皇權,沒想到顏宓全都替他考慮好了。
早朝結束,顏宓飄然離去,晉國公則被所有人圍攻。文臣們圍著他,討伐顏宓,誰讓顏宓是晉國公的兒子。武將圍著他,是要求他要替武將張目,一定要爭取到內閣席位,絕對不能讓文官專美於前。
宋子期趁著混亂的時候,也悄然離去。
宋子期認為,自己有必要和顏宓進行一次詳談。
不過目前還是不宜見面。
至於顏宓,他既是將軍,又是文官。平日裡沒什麼事情的時候,他就在翰林院當差。然後七八天去一趟軍營,和手下的兒郎們多親近親近。順便和兒郎們一起操練。
顏宓這種做官模式,開啟了一個新的思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