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8部分,一品嫡妃,那年夏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是要殺人的眼神。
瞭解元康帝的人都知道,元康罵得越兇,事情反而不嚴重,還有轉圜的餘地。反倒是當元康帝不罵人的時候,那才是真正要命的時候。因為元康帝已經盼了你的死刑,自然沒有必要再浪費口水去罵你。
寧老爺子身為元康帝的老丈人,元康帝還沒做皇帝之前,就和元康帝打交道。他對元康帝的性子太清楚了。
心下慌張,完了,完了,陛下要殺人了。他該怎麼辦?寧三老爺雖然不成器,可也是他的兒子啊。他難道真的要眼睜睜的看著寧三老爺去死嗎?
寧老爺子想到了兩個外孫承郡王和平郡王,又想到寧皇后。他們能夠救下寧三老爺的性命嗎?
寧三老爺卻無所察覺。見元康帝沒有罵他,他心裡頭還在慶幸躲過一劫。
果然是無知者無畏啊!
元康帝沒再理會寧家父子兩人,轉而和朝臣們商量起善後和賑災的事情。
宋子期擲地有聲的說道:“戶部存糧不夠,順安商行已經不可信,必須尋找新的糧食來源。南方那邊今年種下的糧食還沒收穫,不可能從南方調糧。
西北西南更不用考慮。現在唯一還能找到足夠糧食的地方就是海外。據微臣所知,全國這麼多商行,海外運糧規模最大的就是四海商行。
四海商行曾在京城立足了六七年,從來沒有傳出哄抬糧價,售賣發黴變質糧食的名聲。微臣以為,陛下可以下旨,命四海商行大量供糧。
進而減輕順安商行和其他糧商的壓力。同時有了四海商行大批次供應糧食,微臣相信,京城的糧價很快就會回落到正常的價格。”
內閣幾位大佬思慮了一番,與其讓內務府掌控京城糧食市場,不如讓宋家人掌控。好歹宋子期也是文官。
於是內閣幾位大佬紛紛點頭,表示贊同宋子期的提議。而且內閣大佬們還提到一件事情,當年永和帝帶領幾十萬軍隊殺向草原,所耗糧草上千萬斤,幾乎全是四海商行提供的。
當年四海商行能夠給朝廷供應上千萬斤糧食,現在一樣可以。而且當年四海商行給朝廷供應糧食的時候沒有漲價,並且價格還比市場價要低。相信現在的四海商行同樣能夠低於市場價賣糧食給戶部。
跪在邊上的魏公公,聽著內閣大佬們議論紛紛,心頭是又悔又恨。原來宋安然和宋子期早就商量好了對策,就在這裡等著他。
魏公公本以為將四海商行趕出京城糧食市場後,四海商行再也沒有機會迴歸京城糧食市場。
魏公公一度相信,以順安商行的勢力,一定可以做好救災的事情。哪裡想到,竟然遇上了寧三老爺這個要錢不要命的豬隊友,還鬧出吃死人這樣嚴重的事情。
魏公公這會真的後悔同寧家合作順安商行。順安商行已經坑過內務府一次,沒想到這一次他當總管太監,依舊被順安商行還有寧家坑。
魏公公氣的咬碎了銀牙,他真的恨不得跳起來殺了寧三老爺。這個蠢貨,蠢豬,看他乾的好事。為了一點利潤,真是連命都不要了。
現在好了,順安商行倒黴了,宋大人和內閣大佬們助推,很快四海商行就會重新回到京城糧食市場。
以四海商行的勢力,魏公公可以想到,順安商行在京城糧食市場上,會被四海商行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到時候別說賺錢,連立足都很困難。
魏公公恨啊,可是再恨也沒有用。事已至此,他只能順勢而為,而不是逆流而上。
魏公公低眉順眼的聽著朝臣們議論救災的事情,他希望元康帝能夠堅持住。畢竟內務府是元康帝的私人產業,內務府賺了錢,也就是意味著元康帝有錢。
但是魏公公忽略了一個問題。在皇位和天下面前,錢財全是身外之物。
元康帝雖然不是明君,但是絕對不是昏君。所以在天災面前,元康帝選擇了舍錢財,救百姓。只要百姓安穩,國家就安穩,他的帝位就安穩。這樣一個樸素的道理,不需要任何人教,元康帝自己就能想明白。
所以元康帝在經過一番掙扎之後,果斷的捨棄了順安商行,同意戶部從四海商行買糧。
但是元康帝也有條件。如果四海商行不能按期供應糧食,或者糧食質量有問題,那麼四海商行必須承擔所有的責任。到時候該殺還是流放,全憑元康帝做主。
宋子期領命,面色倒是十分平靜。
宋子期同內閣大佬們一起離開了思政殿。宋子期回到衙門後,就命洗墨即刻到晉國公府通知宋安然,讓四海商行即刻運糧進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