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6部分,一品嫡妃,那年夏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偷偷交換了一個眼神,顯得極有默契。
今天翁婿兩人,勢要聯手幹翻那幫唯利是圖的傢伙。不枉費宋安然一番精心籌謀。
朝堂上唇槍舌戰。宋子期要求相信四海商行,給四海商行足夠的時間。以四海商行的勢力,肯定能夠解決糧食問題。
另外一方則解決否定宋子期的說法。拿謠言當事實,認定四海商行現在已經沒有糧食,最多還能撐個一兩天就會斷糧。所以他們要求元康帝趕緊下旨,讓戶部同大戶人家們簽訂協議,價格就以市面價為準。
甚至還有人說,要是元康帝今天不下旨簽訂協議,到了明天糧食價格肯定會上漲。至於會上漲幾成,誰都說不準。
因為四海商行缺糧的緣故,說不定到了明天,市面上的糧價會上漲一倍到兩倍。到那個時候,朝廷購買糧食的成本也會跟著翻倍。
這番話,已經等同於是威脅。他們在用糧價威脅元康帝,逼著元康帝就範。這幫人認定四海商行沒有存糧,只要沒了四海商行這個礙事的,之前被四海商行打壓下來的糧價,將會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漲到災荒年間該有的價格。
現在的糧價已經非常高了,如果持續上漲,糧價將會變得非常的恐怖。到時候,受苦的是買不起糧食的老百姓,吃的肥頭大耳則是那些有大量存糧的大戶人家。
宋子期冷冷一笑,等那幫人說完之後,宋子期就給元康帝算了一筆賬。按照現在的市面價購買糧食,朝廷要多花費將近一百萬的白銀。
如果那些大戶人家哄抬糧價,那麼朝廷明年的支出,將多出三四倍。言下之意,一百萬就能幹完的事情,最後不得不付出五百萬。
大資料一出來,元康帝也被嚇懵了。
元康帝當機立斷,再給四海商行兩天時間。兩天之內,四海商行必須穩定局面,拿出更多的糧食。如果局面持續糜爛,謠言無法終止的話,他就要下旨拿辦四海商行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甚至連宋安然也別想躲過這一劫。
之後元康帝怒氣衝衝的退朝。
宋子期則繼續和對手針鋒相對。
情況就如宋安然所預料的那樣發展。
當不利於四海商行的謠言越來越多的時候,市面上的糧價也應聲而漲。當天下午就上漲了一倍還多。同時,賑災那邊的情況,也變得嚴峻起來。
首先原本半乾的稀飯,變成了真正的稀飯,一碗就只有一點點米,剩下的全是水。這讓災民們罵聲連天,同時又驚慌不已。
幹稀的變化,似乎證明了四海商行真的沒糧,其他糧商們也難以為繼。
恐慌的氣氛在災民中間流傳。
第二天,糧價再次應聲上漲,這一回直接上漲了兩倍。這個時候的糧價,普通老百姓已經完全沒辦法承受。辛辛苦苦積攢了大半年的錢,也只夠買幾天的口糧。這樣的現實,讓所有人感到了絕望。
在早朝上,那些唯利是圖的人再次朝元康帝發難,逼著元康帝做出決定。
元康帝卻咬牙挺著,暫時還是相信宋子期和四海商行的。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元康帝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他已經支撐不了多久。
只要糧價再漲個兩倍,元康帝肯定會妥協的。
於是這一天的下午,糧食價格再次變動,繼續上漲。這一次不是兩倍,而是三倍。
短短兩天時間,糧價真正上漲了六倍。這樣恐懼的價格,不僅擊垮了老百姓的最後一根脆弱的神經,連帶著元康帝也被這個價格給擊垮了。
元康帝咬牙切齒,他是不是該出動錦衣衛,殺光一批糧商。到時候他倒是要看一看,到底還有誰敢炒作糧價。
不過有人勸住了元康帝。理由也很強大。
元康帝這個時候殺人,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激化矛盾。
到時候大戶人家人人自危,擔心京城大亂,屆時沒人會將倉庫裡的糧食拿出來賣。
那個時候,京城會鬧糧荒,別說一兩一斤,就算十兩一斤,估計都買不到糧食。想想那個場面吧,災民會暴動起來,京城會大亂,會變成人間地獄。甚至連皇位都會被動搖。
這樣可怕的後果將元康帝給嚇住了。
元康帝一臉頹然,難道真的沒辦法了嗎?
官員搖頭,不能將希望繼續寄託在四海商行的頭上。元康帝必須當機立斷拋棄四海商行,同大戶人家簽訂協議,以市面價購買糧食。
元康帝黑著一張臉,以市面價那簡直就是在搶錢。
官員表示,現在賑災才是最重要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