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格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部分,古代養家日常,漂亮格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先前以為穆家會和他們家一起種晚稻呢。
“嗯,只能如此了,第一年沒經驗。”穆子期擺擺手,看了一眼正在打絡子的老葉氏和穆圓圓。早在月前,兩人從縣裡的繡莊接回一些單子,兩人都是利用空閒時間做,每次都是積攢一堆再交給他拿去。
這些絡子薄利多銷,其實得到的錢還比不上他這幾天賣獵物的錢,但老葉氏和穆圓圓樂在其中,穆子期見狀當然不會反對。
“穆家大郎在嗎?”幾人正說著話,穆子期就聽到籬笆外傳來叫他的聲音。
“黃叔,找我有事?”穆子期從堂屋裡走出來,拉開竹門一看,見是村裡的熟人,忙問道。
“大郎,你們家的牛明天有空不?有空的話幫我家運稻穀,我怕過幾天會下雨,那樣的話,我家的稻穀就來不及曬了。”黃大叔眉頭緊皺,幾天不見,他一臉的疲憊,不過眼裡卻閃著豐收的喜悅。
今年的確風調雨順,雖然土地貧瘠,但收成已經符合村民們的預期,自然人人高興不已。
“好的,那我明天幫許家運完就去你家。”穆子期回想一下明天的日程,馬上回答道。
“那行,等運完了我明天晚上就給你錢。”黃大叔一聽,心裡總算鬆了口氣。之前仗著自家人多,還想著不出這個錢的,可現在不行了,從他們家的田到曬穀場還有很長一段距離,靠自家人挑擔子的話,到底太累。
主要是他家的壯勞力剛修路回來,都沒躺下來好好休息過又要開始農忙,他的小兒子昨天已經病倒,他這才急切起來。
送走黃大叔後,穆子期剛想回屋,沒想到陸陸續續又來了幾個人,都是跟他租牛車運稻穀的,他一一應了,還根據大家的先後排了順序。
回去和老葉氏他們一說,大家都很是高興。
“估摸著牛掙回來的錢,都快夠咱們半個月的買米錢了。”老葉氏笑眯眯說道。
確實,現在稻穀剛剛收穫,一石帶殼的米大概需要三百文錢,已經夠他們家吃上大半個月。而幫村民們運一車的稻穀,路程遠的話就是五六文錢,少的話也有三文錢,一天七八趟下來,平均三十文錢是有的。
閒聊了一會,大家趕緊散了,劉家兄妹和陳香白天干活太累,得抓緊時間休息。
第二天吃過早飯,穆子期開始趕著牛車幫人運稻穀,到底是同村的人,他也會親自動手幫忙扛上扛下,一天下來,全身都痠痛了。
這錢並不好掙,他忍不住暗想。
這樣忙碌的日子一直持續到自家開始收黃豆。
他們才剛剛準備下地去幹活,結果這天早上,郝村長突然敲響大鐘,等人來齊後竟然是通知鎮上小學即將開學的事。
“八月二十日就是讓娃兒唸書的日子,凡是未滿十五週歲的娃兒都能入學,每學期只要束脩五百文。”郝村長喜氣洋洋地說道。
第34章 新的收穫
“什麼?鎮上的學堂建好了?”村民們愕然。
“我許久不上集市; 我怎麼知道?”有人搖頭,“不過我們修路的時候; 鎮上的那些人去修學堂,估摸著時間也差不多了。”
“建好就建好吧; 可惜這束脩也太貴了; 這可是五百文錢啊!”更多的人搖頭。
“從六歲到十五歲都能上小學,我們清溪村符合年齡的娃兒有十五個。”郝村長似乎沒有聽到底下村民的竊竊私語; 自顧自地說道,“鄉親們; 這讀書可是好事啊,五百文錢看起來多,可書本不用你買,人家學堂裡免費下發; 中午還有一頓免費的午飯; 也是不用錢的,這樣一算; 你們平日裡最多是出點紙張和筆墨費,怎麼看都是划算的。可家裡的娃兒萬一能把書讀出來,那可是有大出息,以後你們也能跟著享福。”
難為一向沉默寡言的郝村長這次說了這麼多話; 看得出他很重視教育問題。
穆子期一聽,暗自算了下,發現真有這樣的政策,這五百文錢真的不算貴; 比大金國的私塾便宜多了。
“村長,五百文可以買到將近兩石的大米,這可是兩百多斤的大米吶。”有一位臉上長得瘤子的村民抽著旱菸,叫嚷道,“讀不讀書還不是一樣,不當吃不當喝,現在又不能考秀才,不能免稅。”大夏的一石米是一百二十斤,這位村民算得也不錯。
“愚蠢!”郝村長正說到興頭上就被人潑冷水,臉頓時一沉,“讀書的好處大夥兒都知道,偏你愛唱反調。不說別的,單看這次修路,你們在太陽底下累死累活,咱們子期拿著筆在屋內記賬,可他的工錢頂得上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