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日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1部分,錦繡官路,抵制日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內幫奇技館搞定打鐵許可,還將老胡家鐵匠的四個工藝出色的老師傅送過來,一同來的還有一大車生鐵板一大車熟鐵板,一車老師傅們的獨家工具。
趙文成將一處小院劃為專門的鐵匠間,老師傅們在此用耐火磚等材料磊起了大小數座冶煉爐,他們居然還有一臺簡易機床!
他們另外還帶了好幾個徒弟來,不肯用趙文成從其他匠戶們家裡招收的那七八個有天分能吃苦的小學徒。
趙文成知道他們無非就是怕獨門秘術外傳,直接就把林重陽編寫的那本冶煉技術中關於炒鋼法、灌鋼法、百鍊鋼淬火回火等內容挑能說的說了一些,他口才比其第趙文藻還好,自然把幾個老師傅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既然人家老闆什麼都懂,那也沒有必要藏著掖著,他們乾脆就讓奇技館的幾個小徒弟也跟著幫工。
等開工以後他們就感受到了好處,人家東家真的是博學多知,他們會的人家也懂,他們不會的,人家還能提點,讓他們的技術又精進了一層。
理論和豐富的技術經驗合作,自然是無往不利的。
另外,陸延和趙文藻還從當地無用社裡選了幾個中秀才多年卻怎麼也中不了舉人的四五十歲的秀才們,讓他們來奇技館幫忙處理文字工作,工錢比他們做私塾先生還高。
這些人也是陸延等人考察過,人品正直的。
此後林重陽等人往返翰林院、家、奇技館之間,無用社的聚會地方也從碾子巷擴充套件到清華書齋和奇技館,在奇技館負責講課的就是趙文成和蔣奎。
有些平日裡顯而易見的事情,如果用數理化知識講出來,就會讓人恍然大悟,有一種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感覺。
加上工部一些素有以研習算術、手工藝出名的官員們聽說奇技館的事情以後既好奇又不服氣,屢次來挑釁辯論,結果都不是趙文成和蔣奎等人的對手,一下子就把奇技館的名聲抬起來!
這也導致不少學生們對奇技館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尤其那些久考不中的萌生要加入奇技館的念頭。
“去國子監出貢,還不如來奇技館呢。”
“咱們也沒有好的門路,熬到四十多歲還得傾家蕩產地去選個缺,好的是個窮縣的縣令,不好的就是一個教諭,一輩子也賺不回自己出缺的那些銀子。”
“奇技館真是個好地方!”
第171章 成親、解釋
日子過得忙碌又充實; 轉眼八月; 最近林重陽收到好多書信; 有林家堡的、嚴巡守的、謝昭的,還有王文遠、孫機等外放做地方官的。
林承澤去的地方最遠; 在福建浦城; 林重陽特意交待他任務,請他留意福建、廣州等境內; 一定要留意紅薯和土豆這兩樣作物; 哪怕是類似的也留意著發現就近培育著; 三年後回京的時候帶回來。林承澤表示自己一定會竭盡全力的; 只是現在並沒有任何線索,等他站穩腳跟; 過了年以後就可以往南找; 說不定會有收穫。
王文遠和林毓貞所去的縣也是當地富裕縣,穩打穩紮即可,只要不出意外; 基本沒有什麼大問題。林重陽對他們自然也有託付,希望他們瞭解那裡農桑、紡織業以及商業,尤其是注意一些海外洋人。如果有那博學、善良的紳士一定要想辦法結交,搞好交情; 儘可能地套他們的情報,不但要知道西方現在的發展狀況,還要儘可能地套取他們的科技知識——特別是類似六分儀之類的航海工具。
孫機去的涇縣是南直隸寧國府的下縣,用時髦話講就是貧困縣; 又因為是太祖家鄉同一個布政司,所以時常得以減免賦稅。不過孫機卻覺得涇縣並不窮,雖然涇縣山多地少,但是擁有黃山餘脈,九華山支脈、青弋江等,反而山水毓秀,環境優美、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是極好的地方。
史上不少文人墨客宦遊此地,留下了大量墨寶,素有“漢家舊縣,江左名邦”之稱。
其中大詩人李白的《贈汪倫》就是在縣內桃花潭鎮所做。
孫機一去就先從講學開始,禮遇士子學生們,還鼓勵農桑、漁業,發展紡織業,同時加強對煤礦的管理,將雲嶺茶製成花茶然後銷往北方等地。他把林重陽等人曾經常聊的那些施政理念先套用當地的情況,能套上的就活用,套不上的就留待以後,倒是也讓他治理的有聲有色,相信三年後會有不錯的成績。
孫機還問林重陽取經,怎麼才能提高水稻的產量,因為山東都是小麥,他從小見的都是麥田,對水稻根本不瞭解。
林重陽雖然不會,但是有人會啊,他立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