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2部分,棄婦的極致重生,低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個被髮落的是皇帝的寵妃韋淑妃。
當日在皇太后靈前的一幕,許多貴婦都看到了,長公主的用意許多人也心知肚明。但韋氏名義上的罪名卻是‘對皇太后不敬’,皇帝直接罰她閉門思過,且沒有說刑期。
如今,一年都過去了,韋淑妃還被押在自己的寢殿裡抄寫經文,釋放之日遙遙無期。
不是沒有人為她求情,她所出的一女二子時不時的跑到皇帝跟前哀求。但皇帝始終不肯鬆口。
皇帝不是真的厭棄了韋淑妃,而是不能原諒她對皇太后的不敬。
再加上那時正是皇帝做臉的時候,旁人都能極力配合,偏偏他最寵愛的妃子出了這樣的紕漏,皇帝如何不氣?!
沒說的,韋淑妃犯了錯,那就狠狠的懲戒,一年刑期太短。唔,那就三年吧,畢竟民間為父母守孝都是三年呢。
皇帝每每想起韋淑妃,便在心裡如此告訴自己。
緊接著被拎出來重罰的是巴陵公主和柴駙馬。
那是皇太后下葬的第三日。多年不出門的平陽大長公主親自捆了兒子兒媳,又親自押著他們趕往太極宮請罪。
當時,皇帝屏退了眾人,正殿裡只有他們姑侄兩人和那對被捆成粽子的夫妻,除了四位當事人,沒有人知道他們說了什麼。
反正平陽大長公主從立政殿出來的時候,臉色不是很好,似是忽然間老了十歲,行動間也露出幾分老邁。
緊接著。皇帝下旨,巴陵公主被貶為庶民,柴駙馬抹去一切勳職,所出子女不得入仕。
皇帝對這個異母妹妹的懲戒不可謂不重。
尤其是在他極力表現對手足、對宗室親厚的時節,他卻直接把巴陵的公主封號給抹去了,眾人不禁懷疑,巴陵公主夫婦到底做了什麼天怒人怨的禍事。竟被重罰至此?!
難道是柴家謀反?
也不對呀,柴家除了柴令武這一支,他的母親和兄長還都好好的呀。柴大郎的官職猶在,大長公主依然是皇帝最尊敬的姑母,整個柴家的根基沒有受到絲毫的動搖。
那就是柴令武夫婦有了不臣之心,或是做了什麼招惹新君的錯事,這才害得一家從雲端跌落地下。
坊間議論紛紛,各種謠言傳來傳去。有的甚至說柴令武勾結韋家,欲逼宮、推大皇子上位,結果事情敗露,這才被皇帝嚴懲。
他們這麼說也是有根據的,因為與柴家一起受罰的還有韋家。
韋淑妃的兩個兄弟都被髮配嶺南,一個三年、一個五年。罪名很含糊,都是些欺壓百姓、為非作歹的小惡,充其量等多算是民事糾紛。
可如今卻被以刑事責任來量刑,且是僅次於死刑的流徙,足見其真正的罪責絕對不輕。比如謀反。
至於皇帝為毛沒有殺掉韋氏兄弟,那些閒人們也有理由:礙著韋淑妃和她所出子女的臉面呀。
韋氏兄弟再不肖,他們也是大皇子的親舅舅,皇帝看在大皇子的面子上,也不好把韋家人罰得太狠。
再者說了,他們的陰謀沒有得逞,沒有造成什麼禍患,所以,皇帝才會如此寬大處理。
這些閒人說得有鼻子有眼,彷彿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一般。
不管坊間的謠言傳成了什麼樣子,京中的百官和權貴們卻都暗暗警覺,他們不是無知閒人,對於柴、韋兩家為何獲罪,他們還是有所聽聞的。
柴家是因為與西北駐軍的牽扯太深,大長公主的屬下遍佈軍中,就算柴二郎沒犯錯,皇帝也不會容忍一個能左右軍隊的家族存在。
平陽大長公主交出兒子兒媳沒多久,西北駐軍,從安西都護府到各州府的折衝府都進行了一次洗牌,許多領兵的將軍、都尉都被調任,取而代之的則是皇帝的心腹。
看來,柴家確實與賀魯攪合在了一起,而大長公主為了保住柴家的根基,狠心捨棄了二兒子一家。
但即使柴令武犯了累計家族的大錯,終究是自己的兒子,為了保住兒子兒媳的性命,大長公主又交出了部分兵權。
不得不說,百官們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還是不弱的,至少比坊間那些不著邊際的流言要靠譜,他們的猜測已經非常接近真相了。
而韋家,則是蕭家的手筆。
前頭咱說了,長公主不動則已,一動便是狠招,她不止在人前狠狠下了韋淑妃的面子,轉過頭來,又跟蕭駙馬商量了幾句,蕭駙馬抽空回了蕭家祖宅一趟,不過三兩日,朝中便有大批御史參奏韋家兄弟的種種不法事。
本來,長公主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