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4部分,棄婦的極致重生,低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幼伯雖然對這門親事滿意,但並沒有急著定下來,他和蕭南商量過了,待女兒過了十五歲的生辰再正式定親,定完親,走完所有的成親禮節,正好十七八歲,這樣再出閣也不遲。

“說到造化,阿晼的夫君倒還真有幾分造化呢。”

蕭南想起閨蜜的家事,忍不住笑出聲來。大皇子之亂,牽連了許多人家,也可給了不少人家立功、表現的機會,他們崔家、蕭家就自不必說了,就是阿晼的夫君這樣被整日被老婆虐的小角色也立了個不大不小的功勞。

李易,史晼的夫君也叫李易,跟參與謀逆的羽林軍朗將李易同名,但並不同命。

叛將李易因謀逆、試圖弒君等大罪被判了斬刑,因與皇帝同族,所以只被判了主犯(李元昌、李易父子)斬刑、餘者流放。

而史晼家的李易卻在驪山之亂中,領著家裡的護衛和部曲殺出門去,途中遭遇了霍家的戍衛,一番生死拼鬥後,竟斬殺了數十亂兵,間接的為聖駕逃離拖延了時間。

事後論功行賞,皇帝很大方的給李易連升三極,給了他個右監門衛中郎將的職務,在馴夫、督促夫君上進的道路上,史晼也總算有了階段性的勝利。

在某種意義上說,蕭南和史晼真不愧是好姐妹,同樣是縣主,同樣嫁了個渣夫,只是兩人選擇了不同的馴夫之道,不過殊途同歸,兩人的夫君中二病痊癒、走上了正途。

對於李易的黑歷史,崔幼伯也知道不少,聽蕭南提起他,不禁想起曾經的自己,他頗為感慨的笑道:“無怪乎人常說‘娶妻娶賢’呢,吾得賢妻蕭氏,方得今日之成就啊。”

望著崔幼伯的笑臉,回想過往近十載的種種,蕭南忽然覺得,她重生這一世終於圓滿了。

……

崔幼伯在司農寺只待了一年,但在這一年的時間裡,他大力推廣土豆的種植,獲得了不小的成效,種植土豆的農民們多了一樣果腹、賣錢的好作物,而唐人的食案上也多了N道可以寫入自家菜譜的菜餚。

第二年,在蕭南的刻意引導下,崔幼伯突發奇想,向皇帝建言,在海上開拓‘海上絲綢之路’,並建議在廣州設立市舶司,建立一條‘廣州通海夷道’,將大唐精美的瓷器和絲綢透過海路運往四周夷國,然後換回大唐沒有的珍稀貨品。

而‘巧’的是,被皇帝欽賜‘天下第一學院’的積微學院的周老夫子終於設計出了可以深入遠海的巨船。

皇帝聞訊後大喜,嘉獎了周老夫子一番後,便命議事堂商議設立市舶司事宜。經過幾位大佬的一番商量,大唐秉承開放、包容的優良傳統,決定在廣州設定市舶司,而崔幼伯被任命為首任市舶司使,全權管理市舶司的一切事物。

坐在長約二十丈(約合62米)、可容納六七百人的巨型木質海船上,蕭南笑眯眯的看著四胞胎在甲板上歡快的跑來跑去,年長一歲更見穩重的靈犀和長生正一臉新奇的倚在船舷上,憑欄遠望大海,對於那一望無邊、波浪起伏的天地很是嚮往。

長順依然溫順的跟在長壽身邊,像一隻盡職的老母雞,時刻看護著幼弟。而阿嫮則乖巧的坐在蕭南身邊,手裡拿著個繡花棚子,噙著滿足的笑容,繡一會花便抬頭看一看不遠處的兄姐。

金枝、玉葉這一對崔幼伯身邊僅存的侍妾,則早已褪去了鉛華,一個個打扮得很是平實,且態度恭謙,若是讓不熟悉的人瞧了,定會以為她們是崔家的管事娘子,根本不是什麼曾經美豔無比的侍妾。

至於病弱的楊姨娘,自崔幼伯回京後,藉著家中修繕房屋的當兒,在遠離葳蕤院的角落裡單獨建了一個小院,院子很偏,且十分隱蔽,院中服侍的丫鬟只有一個職責,那就是看好主人——楊婥楊姨娘,不令她有機會‘亂跑’。

這幾乎是變相的軟禁,隔壁的太夫人曾經命人前來抗議,卻被崔幼伯三言兩語擋了回去。

崔幼伯當時是這麼說的,“好叫大伯母知道,現在榮壽堂的家主是崔令朔,我崔幼伯因為違背祖訓,早已失去了繼承所有家產的資格,榮壽堂的一切皆已按照家規傳給了嫡長子崔令朔……所以,崔令朔如何安排家事,就是我這個做老子的也不能多言啊。”

至於違背了什麼家規,崔幼伯更光棍了:“崔氏家規有云,‘婚後五載無子方可納妾,違者不可承繼家產’,然我膝下已有五子三女,卻仍納了兩個(武氏和楊氏)立有婚書的妾,已經嚴重違反了家規,所以我身為家主自罰其身,情願辭去家主之位,並將榮壽堂的所有產業交由新家主裁定……”

太夫人聽了這些話,氣了個倒仰,自此後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限花錢系統

兩斤滴龍蝦

在綜漫世界收集庫洛牌

嫋嫋紫鹽

樂傾希gl

別克陸上公務艙

迷失時空

緋之舞

一嫁再嫁,罪妃傾天下

貓的回憶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