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年下半年:社交
刀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4章 年下半年:社交,為了愛,山之子求學記,刀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南島大學時,除了上課時間,趙山文主要的學習場所是圖書館自習室,來到KC大學後,學校給博士生都安排有辦公室,這讓趙山文的生活方式發生變化,不再到圖書館安營紮寨,而以辦公室為大本營,這讓他在出國初期的交往圈子也主要發生在KC大學經濟學院國際貿易系的師生之間。 趙山文的辦公室跟謝老師一樣在三樓,只相距20多米。留學初期,趙山文對恩師謝老師充滿了期望,希望能跟著謝老師好好做一些課題研究,爭取留學期間大大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每天都去找謝老師一兩次。 謝老師也對趙山文這個來自故土的小夥很熱情,很願意跟趙山文聊聊學術和生活,兩人的關係經歷了一段“熱情期”。 在交流中,趙山文對謝老師也有了更多瞭解,謝老師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在國內上的大學本科,後來到美國讀研,取得博士學位後來到KC大學任教,現在已經是教授職稱,國際貿易研究領域的著名學者。 聽孫辰陽說,謝老師早年和一箇中國男人結過婚,後來離婚了,又嫁給一個白人學者,以前還保留著中國國籍,後來加入了澳大利亞國籍,現在已經很少回中國了。 雖然越來越西化了,但中國畢竟是謝老師的根,她對中國來的學生很熱情,很願意接收和幫助中國留學生,培養了很多來自中國的博士生,趙山文就幸運地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了她。 除了孫辰陽,謝老師現在還有一個澳洲白人博士生和一個韓國博士生,這就算她的師門。不過謝老師從來不組織師門活動,或許在她的觀念裡沒有師門的概念,跟自己學生基本是單個交流。 謝老師很關心趙山文的學習和學術,給趙山文推薦有價值的課程去旁聽,跟趙山文介紹她的研究課題,也瞭解趙山文在做的研究。 一段時間下來,趙山文慢慢熟悉了謝老師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法。跟大部分回國的海歸學者一樣,謝老師的學術研究除了注重邏輯推理,也更側重計量實證,尤其是探討解決實證中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很強調結論的資料支撐。 在經濟學領域的研究中,無論什麼研究方向,計量實證的研究方法是相通的,這讓趙山文跟謝老師有了可以共同交流的話題。謝老師經常給趙山文強調實證方法的科學性,讓趙山文做一些習題練習,希望趙山文能完全掌握這種研究方法。 兩三個月下來,隨著彼此已經熟悉,趙山文和謝老師的關係進入“矛盾期”。 首先是兩人在研究課題上找不到共同點,趙山文做的收入分配研究,謝老師不感興趣,謝老師在做的幾個研究課題都是國際貿易領域的,趙山文也不感興趣,而且也不想放棄自己原來的研究。 其次是謝老師正處於學術生涯鼎盛期,每天都很忙,趙山文頻繁去打擾,讓謝老師感覺到累,這從她有時表現出的厭煩表情能看出來。 面對這種局面,趙山文及時調整心態,不再對謝老師抱有過高期望,即使不能一起合作做研究,謝老師為自己提供了這個平臺已經很值得感激。 另外,即使關係再好,人與人還是有必要保持必要的邊界,這就是距離產生美吧。 趙山文想清後不再每天都去找謝老師,一般一週去一兩次,這樣謝老師不會感覺到總被打擾,和謝老師的關係也慢慢進入“平穩期”,保持普通的師生關係。 除了謝老師,趙山文在KC大學經濟學院接觸最多的人是和自己共用一個辦公室的同學Zoe。 剛出國的趙山文遇到白面板、藍眼睛、黃頭髮的外國人總會有點畏懼感,尤其在看不清別人是友好還是敵視的情況下,但Zoe卻是個例外,從第一次見面就給趙山文滿滿的安全感。 Zoe和趙山文不是同齡人,而是個50多歲的男子,在家庭和事業都已成功後回到學校讀博,把獲得博士學位當成一種人生追求。 Zoe對趙山文很熱情,好像對這個黃面板的中國人很感興趣,在第一次見面時,Zoe好奇問趙山文來自中國的哪個地方,還要在地圖上找到詳細的位置。趙山文也對Zoe充滿了興趣,因為Zoe是個希臘人,在趙山文看來,希臘可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希臘人應該是充滿智慧的人。 趙山文在辦公室經常和Zoe交流彼此的生活背景,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瞭解。不過由於趙山文英語聽說能力有限,Zoe的英語口音也較重,兩人的交流是有限的,有時還會遇到障礙。 趙山文在跟Zoe的交流中,感受著西方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思維方式。趙山文慢慢了解了Zoe的背景,他年輕時來到澳大利亞,後加入澳大利國籍,家人都在澳大利亞,早已把自己當澳大利亞人,不過還有一些親戚生活在希臘,三五年會回去一次看看親友。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趙山文很想多和外國人交流,但被語言和心理上的障礙限制住了,不同文化背景出身的人,在短期內還是很難完全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