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博一第二學期:學術研究
刀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章 博一第二學期:學術研究,為了愛,山之子求學記,刀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收入差距迅速拉大;隨著現代化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勞動由傳統部門進入現代部門,傳統部門也透過技術變革和生產組織轉變進行現代化改造,“追趕”的力量會逐漸超過“領跑”的力量;從現代部門的比重超過傳統部門開始,由傳統與現代的差距引起的整體收入差距達到最大後開始變小,使收入差距趨於下降;直到傳統部門和現代部門的資本和勞動的邊際生產力相等,資本和勞動的轉移才會停止,本輪技術創新引起的傳統與現代的收入差距也歸於零;在現代化過程中,工業革命引起的結構變化就會使收入差距呈現先上升後下降的倒U走勢。
從制度性收入差距來看,傳統社會本身就是不平等的等級社會,不公平制度在一段時間內仍佔優勢,大部分資本為富人佔有,普通勞動者在必要生活資料和醫療條件上得不到保證,底層窮人甚至在生存線上掙扎,使得營養不良,健康惡化,更沒有良好的受教育機會,不完善的法律沒有賦予全體社會成員平等的權利和義務,市場機會沒有向所有人平等開放,制度不公平的力量在結構變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劇了現代化初期收入差距的擴大;而到現代化後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物質基礎的增強,大部分經濟體會經歷由傳統等級社會到現代平等社會的制度變遷,公平的制度逐漸建立,低收入人群逐漸佔有了一定財產,獲得財產收入,各國逐步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發展公共醫療、公共教育,甚至建立福利國家,這使普通勞動者生存和發展的權利逐步得到保障,機會公平和對所有社會成員無歧視的制度逐步建立保證了人們行為權利的平等,現代化後期的政府也比以前更有能力對收入分配進行調節,透過稅收和轉移支付調高補低,而社會的慈善、捐助等三次分配也發展起來,這一切使現代化後期制度公平的力量逐漸超過制度不公平的力量,這進一步使收入差距趨於縮小。
總之,在人類社會由傳統向現代發展的現代化程序中,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結構變化使收入差距演變呈現倒U走勢,而由等級社會到平等社會的制度變遷又加劇了這一趨勢,直到最後,傳統部門消失,現代制度取代傳統制度,現代化完成,收入差距走勢進入由現代因素決定的時期。
這篇論文的分析最後得出結論:收入分配的庫茲涅茨倒U曲線代表了人類社會由傳統向現代發展程序中收入分配演變的一般趨勢。
在進行理論分析的同時,趙山文尋找著能支撐收入分配的庫茲涅茨倒U曲線的實證資料。資料是實證研究得以進行的前提,很多論點之所以不能令人信服,主要就是因為缺乏資料和實證支撐。
獲取資料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自己透過社會調查或實驗直接得到一手資料,另一種是透過網路獲取其他研究機構或學者共享的二手資料。
趙山文研究的收入分配和經濟發展都是以一個完整的國家或經濟體為研究物件,不可能靠自己進行調查,只能獲取權威的二手資料。
獲取二手資料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可以透過搜尋引擎直接檢索,也可以到一些相關資料庫裡查詢。
要實證收入分配的庫茲涅茨倒U曲線,趙山文需要的是能反映世界上各個經濟體收入分配狀況和經濟發展水平的資料。
在閱讀文獻過程中,趙山文了解到世界上很多研究機構和學者都在整理收集這方面的資料,有的甚至是官方資料,有的還在網上共享。
在眾多資料庫中,趙山文找到一個較權威的資料庫—世界銀行的世界發展指標(wdI)資料庫,該資料庫給出了世界上214個國家或地區1960以來主要發展指標的統計資料,並且不定期進行更新。
趙山文充分研究世界銀行wdI 資料庫,發現這個資料庫中的基尼係數、收入最高20%人口所佔份額、收入最低20%人口所佔份額可以衡量一個經濟體的收入分配狀況,淨人均國民收入、非農產業佔Gdp的比重、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可以用來衡量一個經濟體的經濟發展水平,遂下載得到了原始資料。
得到原始資料後,下一步是處理資料。
處理資料的工作量也很大,有的學者為了寫一篇小論文,甚至用一年時間來處理資料。
在博一第二學期快過完一半多後,趙山文在一次跟導師的交流中被袁老師指責,說他讀博都快一年了,還出不了一點科研成果,同門的一個碩士師弟都寫出一篇論文在投稿了。這給趙山文很大壓力,他決定儘快完成茲涅茨倒U曲線的實證分析。
為了快速把資料處理完,趙山文晚上熬夜處理資料,有時弄到凌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