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章 愛的種子,為了愛,山之子求學記,刀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按照現代心理學理論,嬰幼兒時期是人形成安全感的重要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得到父母家人的很好呵護愛護,就會對周圍的世界有安全感,容易形成活潑外向開朗的性格。如果在這個時期沒有得到很好呵護愛護,人就會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不安全感,容易形成孤僻內向多疑的性格。這個時期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愛。

小山文是幸運的,他生長在一個父慈母愛的家庭。趙田剛和王林華悉心照料著小山文,保護著小山文不受到傷害。

那個年代的農村一般都沒有幼兒園,跟其他農村孩子一樣,趙山文在上小學以前的幼年都是在家裡度過的。只是在父母下地農忙的時候,會被送到爺爺奶奶那裡,或者偶爾送到親戚鄰居家幫臨時照看一下。

趙家雖不富裕,但維持溫飽是沒問題的。這得益於農村的包產到戶政策,農民有了土地使用權,實行小家庭經營,產出“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趙田剛和王林花都很勤勞,夫妻二人精耕細作地經營著20多畝土地。他們種植菸草、小麥、玉米、土豆、蠶豆等作物,每年養四五頭豬,農閒時趙田剛還在附近幾個鄉鎮做點買賣糧食的生意。到20世紀末的中國,老百姓吃飽飯的問題算是解決了,趙山文沒有幼年時飢餓的記憶。

溫飽問題是解決了,但生活水平還遠遠沒有達到舒適的程度。趙家跟當地農村的生活習俗一樣,每年過年前會殺一頭豬,除了過年那一段時間好好吃一些天,剩下的都醃製或煉油儲存,這就是一家人一年的主要肉食來源。趙山文記得小時候一週只是偶爾能吃幾頓肉,也許是吃得少,也可能是家裡自然養成的豬肉質好,他長大離家後每每回憶起那味道還是美滋滋的。小時候的另一個記憶是冬天特別冷,那時的農村沒啥保暖設施,冬天主要靠爐火和被子取暖。冬天有時跟著大一點的孩子出去外面玩,小山文被凍得瑟瑟發抖,清鼻涕流下來就用手一擦,等回到家鼻涕已糊滿了半張臉。

為了讓下一代更出色,無論古代和現代,很多有文化的家庭教育孩子從幼年就抓起了,甚至還在腹中就要開始了,這就是胎教。古今中外不乏教育成功的神童例子,像孔融四歲讓梨、蔡文姬六歲能辨絃音、駱賓王七歲作《詠鵝》、司馬光砸缸救友、曹衝稱象,到現在也傳為美談。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4歲時母親就開始教其認字,一年多的時間楊振寧學了3000個字。

跟大部分農村孩子一樣,幼時的趙山文沒有接受過文化教育,幼年就一個字:玩。

他跟著哥哥玩,有一次在一個池塘邊釣魚不小心掉下去了,他在水裡拼命掙扎,幸好被路過的一個大人救了上來。

他跟著姐姐玩,有一次姐弟倆轉腳踏車的軲轆,小山文的一根手指被卡了,後來留下了一道疤痕。

他去到爺爺奶奶家就跟堂妹在一起玩,他們一人牽著奶奶的一隻手。

他去到大姑媽家就跟表兄表姐在一起玩,他們一起捉過知了抓過青蛙掏過鳥窩。

他去到二姑媽家時,在那裡吃過剛從蜂巢裡取出來的蜂蜜,跟表兄一起出去放過牛,牛背上暖暖的感覺讓他喜歡把臉貼上去。

到晚上就更熱鬧了,家附近的很多孩子聚集在一起玩捉迷藏和打鬥追跑,小山文玩到很晚回來時已經滿頭大汗。

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給趙山文永遠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在以後的人生中無論遇到怎麼樣的挫折打擊,一想到童年的美好總能讓他重新振作起來。

雖然幼年沒有接受到文化教育,可父母的言傳身教還是教會了小山文做人的道理。愛是靠傳遞的,父母對自己的愛是小山文產生愛的源泉,父母的懷抱是小山文最喜歡待的地方,正是日復一日的餵飯穿衣和溫暖的懷抱種下了愛的種子。

每當家裡買了點好吃的,像豬肝、牛肉、羊肉啥的,父親總要分一份讓小山文端著送到爺爺奶奶那裡,這樣一次次的送都在傳遞著一個“孝”字。

每當門外來了要飯的叫花子,母親總是會捏個飯糰遞給,小山文看在眼裡的是一個“仁”字。

父母借了別人家的東西總是在用完後第一時間歸還,答應了別人的事總要做到,這印在小山文心裡的是一個“信”字。

父母為人善良,總是樂於幫助鄉鄰,從不做欺人之事,生活環境裡的人總是笑呵呵的,這讓趙山文從小養成了一個習慣:一見到人就會自然地笑。

趙山文的幼年也不是完全沒有陰影的。那時村裡很多人家都會養狗,小山文很怕狗,路過養狗的人家總是不敢過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虐愛:強寵公主

大刀闊斧

傾心凰女

1

梁蕭升官記

可否出離

犯罪偵探決定拯救世界

尤絨

小蘑菇

一十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