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金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0章 地下遺蹟之圖書館(7),鬥神之風起聖穹,督金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倉庫的搜尋最終一無所獲,薛津生決定離開,繼續前往他處繼續搜尋。 過去半個多月已經搜遍地下城百分之七十的建築,剩下百分之三十的地方都是住所和居民點。 原路回到此前的巨型大廳,根據薛津生的猜測,這裡不是兵營。 太平鎮時期這裡是一個大型棚戶,分上中下三層,用模板隔開後,能住三四千人。 太平堡時期這裡被封鎖,用於囤積物資和兵備。 經由舉行大廳穿過一處石道進入一片石室,石室太平鎮時期是地下有錢人居住的地方,窮人只能住木房。 地下堡壘曾幾何時盛極一時,全大陸各地修建的地下城市數以千計,最後都沒有活過軍閥混戰。 地下要塞只要有糧有水就能堅持,其他元界大陸沒有空間法寶,即便有也不多。聖穹大陸普遍使用宙戒,裝了大量物資往地下一躲,地面很難攻破。 即便有鬥靈大興土木挖開地面,也只要在土層中滲入一些劇毒,或是從地下反攻,都能有效遏制地面挖掘。 但軍閥混戰後期發明了一種新的戰術,能夠迅速攻破地下要塞。 這種戰術鄧轅飛已經領教過,就是利用蟻潮往地下衝,把人趕盡殺絕。即便僥倖有生還者躲藏起來,也無法阻礙地面的進攻。 自從出現蟻潮戰術,地下城的防禦功能基本瓦解。 現在已經很少見到大規模的地下城,即便有地下城,也是用合金製造,層層設定有金屬大門,就是用來防禦灌蟻攻擊。 地下城的規模見證了曾經昔日的輝煌,同樣也見證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前面就是建城至今唯一沒有改變的地下書館,說不定會剩下一些有價值的東西。”薛津生對書館抱有最後一絲希望,希望能從書館找到一些有價值的資訊。 “為何歷經數度易主,書館為什麼沒有變化?”由於之前已經發現了一處一千多年前的密室藏書室,李曾鐸對這處書館感到疑惑。 之前發現的秘密藏書室的藏書內容即便是在今天都很罕見,在此之外另設一處書館,未免多此一舉。 “三份地圖都標明前方是書館,李氏時期、太平鎮時期、太平堡時期都是書館,位置都沒變,但功能是否改變就很難說了。” 薛津生手頭一共三份地圖,第一份是李氏時期的地圖,已不完整,只能算是殘圖。 第二份是太平鎮後期地圖,第三份是太平堡時期。 三份地圖同一個位置都顯示書館位置,不由讓人困惑戰亂時期,為什麼還要書館這個可有可無的設施。 拐過一處石道,前路被掉落的石塊擋住了去路。 “從損毀坍塌和灰塵來看,應該是一早就已經坍塌,不是千足藤破壞。” 李曾鐸說的這些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但李曾鐸很少說廢話,這點很重要,於是話鋒一轉說: “一路走來,沿途坍塌區不少,但很少塌成這樣,更像是當年進行了徹底破壞。看來這個書館藏得不只是書,還有其他什麼東西。” “看來只有搬走這些石塊,才能知道書館內的情況。” 薛津生決定清理塌方,李曾鐸潑了他一盆冷水: “既然通道是人為故意破壞,我想書館內的秘密應該也已經付之一炬毀屍滅跡,恐怕很難留下副會長想要的東西。” “秘密可能塵封,但真相不可能沉默,只要有蛛絲馬跡,就能發現真相。開始清理吧。” “為什麼不挖地道過去。” 魯千訊提議挖地道,薛津生沒急著回覆,而是先看地圖,倒是李曾鐸回頭說道: “如果地道這麼好挖,哪還要費力攻打地堡。地堡修建之初,都在泥土中撒入了毒丸,貿然挖掘挖破了毒丸後果不堪設想。而且不同時期建造的地堡結構,會撒入不同的毒丸。 此處經過四五次擴建翻修,每一層堆積的毒丸不計其數,只要挖破一個,就會影響一片,後果不堪設想。” “院長大人您怎麼知道這麼清楚?” “本院早年也不是沒挖過遺蹟,你們沒見過,自然不知道地下堡壘的厲害。” 攻打地下堡壘最大的威脅並不是堡壘裡藏了多少人,藏再多,在鬥靈面前,只要往下挖,都能扒開。 但如果土地不能被扒開,那就只能硬著頭皮強攻,這才會出現用灌蟻戰術。 毒丸也叫毒瓦,意為覆蓋在地堡要塞土壤中的有毒丸劑,應為覆蓋在建築上方,能有效阻止地面破壞,因此形象比喻成瓦。 毒丸外層是石蠟,石蠟外層是盈膠,一種柔軟透明,幾乎不會腐化朽爛的一種石材膠質。 盈膠抗壓、抗震,不容易因為夯土擠壓而開裂,但是會因為長期與空氣隔絕,在突然透氣的情況下會突然瓦解,同時內部的蠟丸受到破壞而洩露毒劑。 為防止地下堡壘被從地面挖開,建造之初會在地下建築的四周用空心鐵管插入泥土,然後灌入大小不等的毒丸,最後抽出鐵管封住插孔。 或者用植物系鬥靈在土壤中打出通道,將毒丸埋入期中。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