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大唐仙蹤,水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些銀子,連毛驢也懶得要了,就離開了。出了丁府,來到了白帝城的市集,這裡果然比鎮上熱鬧多了,五花八門的東西看得秦川眼花繚亂。市集上的熱情妹妹也頻頻朝秦川明目張膽的送秋波,弄得秦川只好低著頭裝深沉。不知不覺走到集市盡頭了,秦川又聽到一陣女子的號哭聲。秦川尋聲而去,看個究竟。原來是一個書生死了老孃沒錢埋,便準備把自己十歲的女兒賣到妓院,得了錢好買棺材埋老孃,不過書生的老婆卻不幹,兩人拉著女兒就在大街上吵起來了。書生給了老婆一耳光,老婆則哭天喊地起來。周圍圍著幾個讀書人模樣的傢伙,紛紛讚揚書生孝順,又指責其老婆不識大體。秦川心想:為了埋死人卻把活人推入火坑,簡直是白痴行為!做父親的居然要把親生女兒賣入妓院,還真是禽獸不如!他還自我陶醉,自以為自己很孝順,很偉大,真是不可救藥!秦川真恨不得上前給那書生一耳光,把他打清醒,但還是忍住了,畢竟古代人和現代人觀念不同,是非標準也差異很大。那書生在眾人支援下,漸漸佔了上風,最後他老婆終於屈服了,同意將女兒賣入妓院。秦川終於忍不住了,把身上所有銀子都掏了出來,上前朝書生手中一塞,冷冷說道:“拿去埋你娘!希望你以後能做個象樣的父親,而不是衣冠禽獸!”說完秦川頭也不回就走了,小白虎緊緊跟在其後。只留下一群人對著秦川的背影指指點點,或感激,或讚美,或詫異,或嗤之以鼻。
秦川心中很鬱悶,古代人提倡孝順也不是壞事,可是對子女,尤其是幼童,也不能如此不講人道和人權。古語有云:“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在秦川看來這有提倡教唆家庭暴力的嫌疑。而前一句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忠”是老大,“孝”是老二,這兩兄弟基本上從人類階級社會誕生開始,就一直存在,而且常盛不衰。由此看來,把所謂的“孝順”在民間如此過分推廣提倡,其實也不過是要更加突出“忠心”這個主題。這不過是統治者控制民眾思想,維護自己利益的謀略手段。秦川心中嘀咕了很久,才猛然發現自己當時太沖動,竟然把身上的銀子全都給了別人,自己卻沒留下一分,連一個饅頭也買不起了。秦川正考慮是不是要回丁府再要些來,卻突然發現前面有家不小的廟宇,叫菩提寺。
秦川進去逛了逛。廟裡的老方丈見秦川器宇不凡,又帶著只白虎,心中知道秦川必然不是尋常人物,連忙客客氣氣請入自己的禪房,獻上一份精美素齋,又奉上一杯香茶。秦川正好肚子有些空,這素菜到也吃得格外香。美美享受完了,秦川極為滿意,找方丈討來筆墨,大筆一揮,直接在禪房的牆壁上提詞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那方丈看得眼睛都直了,心中極為歡喜,激動得不斷高宣佛號。秦川微微一笑,心道:如此激動,你還未見本性,道行不夠啊。又在旁邊寫道:“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落塵埃。”老方丈先是一愣,接著臉上湧現出狂喜的神情,隨即又轉為平靜,兩眼一閉,竟然打坐入定起來。
秦川輕輕走出禪房,到柴房將小白虎一把抱起,逗著玩。到了傍晚,老方丈也出了禪房,誠心邀請秦川留宿,秦川自然一口答應。才這麼短短一會兒,老方丈氣質就大有變化,看得出佛法上有了突飛猛進。令秦川滿意的是:老方丈到底是方外之人,不象俗人那麼多廢話,沒有肉麻的把秦川吹噓到天上,只是非常恭敬的向秦川施禮致意。見一把年紀的得道高僧發自內心的敬佩自己,秦川還是覺得比較舒服。他心想:既然你喜歡研究這麻痺自我,玄之又玄的佛法,我就再幫你提升些境界。
秦川於是對方丈說道:“恭喜大師佛法又有精進!菩提有樹則不見性,不過無樹同樣也不見性。(秦川心想:不管怎麼樣,都是錯的!這就是佛法的真諦吧!)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即是無,無也是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對即是錯,錯即是對。反正你做什麼事情,不管如何都是錯的,佛爺我做任何事情,不管如何都是對的!這或許是如來佛祖的真正本意。簡直是現代律師們的偶像啊!如果一張口就能冒出些玄之又玄,如同佛法的辯護就足以把被告,原告,陪審和法官全部搞糊塗。)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菩提樹之論是中國禪宗歷史上最有名的公案。至今仍有許多爭論。秦川在死牢裡曾經研究過一陣子,當時讓心理平衡了不少。)”
老和尚聽得如痴如醉,等秦川離開後,仍然久久沉醉在秦川從佛教名人五祖那剽竊來的最後五句裡。他心中忍不住讚歎:字字珠璣!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