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老妖67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章 (八十五)勇猛的草原騎兵,少年鐵血戰神,黑山老妖67,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站在遠處觀看軍隊出城的齊元直被他們的自信神態給震撼到了,不禁輕聲自語道:“這真是一支雄師勁旅啊!只要有他們出征,很難讓人想象他們會失利……” 已經出了城的部隊在護城河外約一里多遠的地方一字排開,背對城池,展開隊形。 有將領告訴賴齊昌,說看起來敵人似乎已經是早有防備了,勸他慎重行事。 但是賴齊昌滿不在乎地說道:“他們有準備又怎麼樣?在我們強大的騎兵部隊面前,沒有任何的阻擋是有用的。到時候你們就會看到一場摧枯拉朽一般的勝利吧。” 江小龍的屬下們都被派去參與後勤工作了。他作為永州縣的副總指揮使也沒被賴齊昌叫到城樓上,參與到作戰指揮中去,甚至連觀戰都沒有被邀請。他只好帶著他的幾名親隨,偷偷摸摸地爬上了城樓的一側,用望遠鏡觀看戰況。 ——之所以要偷偷摸摸的,首先的一點當然是,既然賴齊昌根本就沒叫他來觀戰。所以就很有必要避開他,以免遭到他的誤解和憤怒; 另外一點就是,江小龍可以盡情地使用他的新式雙筒望遠鏡了。這可是連總指揮使賴齊昌都沒有的好傢伙啊! 經過這些天以來晝夜不停的努力,李雲聰居然已經做出了非常漂亮精緻的望遠鏡來。這是他和這附近最著名的好幾名工匠共同研究完成的。 尤其是其中一名叫做蔡琰輝的鐵匠。他是一個很愛動腦並且喜歡鑽研的人。 在請教了張寶慶和魏語新之後,他帶著其他幾個人歷經多次失敗,終於成功地研究出了煉製玻璃原料的配方,並冶煉出了純度較高的玻璃。這使得透鏡的清晰度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已經不再是江小龍以前自己搞的那個模糊不清的玩意兒了。 同江小龍曾經來的那個時空一樣,在數千年之前的遠古時代,這裡的人們的祖先就已經發明瞭玻璃出來。 但是在很長一段的時間裡,人們只是將之當做是裝飾品,跟珍珠、翡翠、瑪瑙之類的東西一樣,它們同屬於貴族才能擁有的的高檔裝飾物。 直到後來,由於人們逐漸發現,玻璃的燒製並不困難,平民百姓也不難學到,它的價格才逐漸地跌落下來。 大約一千多年前,人們學會的了吹制技術,開始能做一些杯瓶碗盞之類的工藝品。但是由於燒製的技術水平不高,也不懂得如何清除裡面的雜質,更不知道如何清除裡面的空氣,以避免微小氣泡的產生,所以製作出來的玻璃器皿都不是很透明的,而且是各種五顏六色的。 這種玻璃器具十分的脆弱易碎,所以流傳到後世的成品器具並不是很多。 在漫長的歷史中,人們始終沒有進一步的研究並發現玻璃的透光、反射和聚光等等光學原理,所以也就從沒想過如何加以利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被當作鏡子使用的依舊都是銅鏡。 張寶慶、魏語新等人都是來自於異時空的穿越者,當然都知道玻璃在後世的廣泛應用。但是他們跟江小龍一樣,都不是玻璃製造廠的人,知其然而並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也不是很清楚在玻璃燒製過程中的各種工藝原理和注意事項。 但是好在他們在穿越之前都是頂尖的學者,只要知道方向了,不怕慢慢琢磨方法。經過幾天的努力,他們終於燒製出了較為合格的透光玻璃——雖然還比較粗糙,但是做望遠鏡的要求並不是很高,也可以將就著使用了。 他們缺乏打磨玻璃鏡片的器械和技術,蔡琰輝乾脆就用上了鐵匠的慣用工藝手段,把江小龍給的透鏡鏡片的樣子做成模子,直接澆鑄,一次成型,結果效果還馬馬虎虎。 至於望遠鏡的外形。他們一早就拋棄了江小龍那個醜陋不堪的破鐵桶方式,也完全放棄了江小龍動不動就琢磨著塑膠或者金屬的思路。而是別出心裁,改用了木質材料。 負責外形設計的是一個名叫司志陽的年輕木匠。他根據張寶慶的設計圖,拋棄了江小龍的單筒望遠鏡造型,而改成了更輕便合理的雙筒望遠鏡造型,並且利用了當地上好的松木做材料,製作出了相當漂亮、精美的外形。 望遠鏡的成品做工精巧,調焦的滾輪也輕便好用——雖然也是木質的——它表面光滑細膩,重量很輕,造型符合人體工程學。而且由於是原木雕琢,上面還散發著淡淡的松木清香。 江小龍一見這款新型望遠鏡就讚不絕口,連說“沒想到!沒想到!”和“很漂亮!簡直太漂亮了!”之類的讚語。這讓包括“專案主管”李雲聰在內的工匠們都感到萬分的興奮和鼓舞。 他們一鼓作氣,連做了三副望遠鏡,而且由於經驗的積累,他們的做工一副比一副更好。 使得在這場大戰的揭幕之時,江小龍等人就有了足夠的觀戰裝置。 在這裡說一句題外的話。由於經過這次的望遠鏡的科研攻關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也由於望遠鏡的遠觀效果迷住了蔡琰輝和司志陽這兩位年輕的巧匠。他們立刻就陷入了對各種光學鏡片和光學器材的狂熱迷戀之中,從此不能自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