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鄧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章 人生至暗時,川邊情訴,作者王鄧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研母看過了躺在病床上的“婆婆”,淚水還沒湧出,心底難以自制的抽動已經開始,她拉著婆婆衰弱的雙手,至上而下的摸了又摸……
她走出婆婆的臥房,來到中堂,大家已在這等著她的講述:
“ 活著的機體其實就是記憶中最保險的儲存器,伴隨著生命的存亡歷程,傷感的和幸福的都會不斷往下沉,隨著時間的流逝,自然成了生命節奏的一部分,撕扯不開,這就成了最真實的‘個性’,永遠與自我的存在相連繫。”
“ 我名為宋知貞,小名飛燕。曾經在一個縣城中學任國文教員,在一次特殊的朋友婚宴上,見到了一位儒雅略顯瘦弱、但舉手抬足都顯得與眾不同的男士,他正在用毛筆字幫助記帳,既有速度又有書法一樣的字跡引起一幫賓客的連連讚歎。都說‘字如人形’,而他的字還增塑了他的外表,他言談中的修養都顯優勢,叫人一見傾心,欲罷不能。”
“ 等大家都記完後,我才乘空上前。他先笑臉相迎,當寫下了宋知貞,之後緩緩地放下筆。一副從容的姿態象是早就等待我的到來。他面帶微笑的說:“久聞芳名,今日得見,十分高興!我叫朱培雲,是一名任職不久的行政工作人員兼帶鄉村山區民族團結工作及掃盲工作。”
“我!其實早都從朋友那裡知道他的一些情況,只是沒有相遇的直接機會,但從有限的瞭解中,就有此後相見的渴望。”
他簡短的話,加上雙方得出的綜合印象,到這場婚禮結束,竟然成了我們的交往開始。而後來的無數次通訊,把共同的興趣愛好及大體相似的家庭教育背景等因素,聚集一處,雙方感到了一生共處的意願與追求,終將我倆牢牢地綁在了一起……”
“三年後,我們簡單無儀式的結了婚,沒有戒指,也沒有穿華麗的服飾。”
“ 他常說到徐霞客的有句名言:‘大丈夫當朝遊碧海而暮蒼梧’。不少年輕人嚮往著這樣的志向。而我的同感也在日益增長,恨不得改寫為:‘小女子隨夫朝遊碧海而暮蒼梧’。這是我模糊的人生理想也是我那時的崇夫情節。”
“我不久就為了心中的‘理想’,毫不猶豫地辭去了國文教員工作,也一同投入到山村、工廠、單位等地方,當起了掃盲教員。那幾年的時間,在鄉村與山水間來回奔跑,工作雖然不固定到處走動,飢飽不勻,但辛勞中充滿樂趣、山川的旖旎風光在我們的共同欣賞愛好下變得跳躍豐富,生機勃勃,奇異多彩。”
“經常交換著看喜歡的書籍、有時他畫畫我填字、我畫時他揮墨書寫,別有風味的‘共作’是我們那時最值得的反覆回味的記憶時辰。
不少的年輕人對我們投來羨慕的眼光,也有一些不吐露但已經存在的反面情緒也在悄然冒出,只是我們樂在其中,全然忽略周圍,我行我素,一維追逐自我認識自我沉醉之路,大機率這就是後來艱難的開始。
其實,人生中如有羨煞旁人的時段,也可能就此埋下了痛煞一生的垢端,人性的弱點,哪能輕易避開?正如有位記不清什麼名人說過的一句話:“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少有悲痛襲來”。
“後來是最為普通的結婚生子,再後來就是以彝族為主的地方叛亂開始,軍民聯合平叛又成了燃眉之急。”
“ 他毅然決然的參加了那場原以為幾個月甚或幾天就能結束的平叛戰鬥,但殊不知,一打就是多年。”
“我因為有了小孩的原因,不得不退出戰場,那維持生計的‘長期工作’就此中斷,後來就再沒機會走上社會工作的崗位。”
“這是我終身的遺憾,不僅失去了與社會交流的平臺、也丟失了自己的價值取向、還逐漸減少了自我認識的生活途徑。有限的字畫功夫,在那個年代換不來飯錢,只能靠繡花針上的薄技,勉強維持自家生計……”
“ 在得知丈夫‘墜崖’一事後,原來根本不相信這是真的。”
“直到後來幾天他帶領的小分隊連續幾次上山找他時,在懸崖山下的河邊找到他的一隻膠鞋掛在樹梢上,並說在當天雷雨交加的時候聽到了他的慘叫聲……”
“我這時不得不聽信這樣的結果。但我在心裡決定:堅持要再等待一百天,事情也許會有‘意外’發生。”
“ 每一個黑燈瞎火的夜晚都不點燈,我們母子倆靜靜等候,每一刻都希望有奇蹟發生。但最終等來的只是對人性的重新理解和認識,也是對紛繁複雜的社會多了一份思考和意想不到的自我轉變。”
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時而像急速的行軍,時而像婦女們的抽泣,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