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輿論戰爭
空中翅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4章 輿論戰爭,聽見重生兒子的心聲在南洋建國,空中翅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從李明軒等人從醫院返回後,他們立即下令讓肯亞的龍組展開對非洲蘇聯勢力的秘密探查,尤其是被蘇聯控制的查德地區。
經過半個多月的艱難摸索,龍組的成員們終於找到了突破口。
他們巧妙地接近了蘇聯支援的恩賈梅酋長多多提母,並透過一系列的機智對話和巧妙的策略,成功地從他那裡套出了真相。
原來,多多提母由於懼怕華人繼續擴張,在蘇聯人的鼓動下,便對劉銘華採取了極端行動。
執行暗殺任務的人員,都是多多提母部落中最受信任的幾個人。
半年前,他們被派到了西伯利亞,由蘇聯克格勃對這些人進行正規的軍事訓練,同時在行動中的武器,也都是蘇聯人提供的。
得知真相,並掌握所有證據後,南洋政府當機立斷,毫不猶豫地將這一切公之於眾。
丹尼爾直接召開新聞釋出會,向全世界揭露了多多替母的罪行。
釋出會最後,丹尼爾直接將多多提姆定義為恐怖組織,南洋將對其採取嚴厲的打擊。
當然,為了避免與蘇聯發生直接衝突,南洋政府在公佈的資訊中,揭露的資訊中有意地隱匿了蘇聯所扮演的角色。
雖然南洋政府並沒有提及任何有關蘇聯的事,但是查德作為蘇聯在非洲大陸的扶植起來的勢力在國際上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所以隨著南洋公佈真相,全世界各國心中幾乎都能猜到,此次刺殺行動的幕後黑手必定是蘇聯。
1964年2月2日,龍抬頭。
在紐約城一個寧靜的清晨,《紐約時報》的一則頭條新聞《蘇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華人皇帝劉銘華、美國總統肯尼迪》吸引了全美國的注意。
該新聞明確指出,這場暗殺完全是由蘇聯主導的,多多提姆只是蘇聯扶植的一個傀儡,針對劉銘華的所有暗殺行動,都是蘇聯克格勃的陰謀。
同時,該報還指出,在非洲大陸上,蘇聯一直妄圖透過種種手段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而華人勢力的崛起無疑對他們構成了嚴重威脅。
不管怎麼說,這篇文章中對蘇聯暗殺劉銘華的動機分析的頭頭是道。
不過緊接著劉銘華的故事是,關於肯尼迪被暗殺的真相。
文中明確指出,自肯尼迪總統上臺後,帶領美國處處都壓蘇聯一頭,導致蘇聯總書記對肯尼迪痛恨不已,同時為了改變這種局勢,才在美國大選的時候,將肯尼迪總統暗殺了。
由於《紐約時報》還將肯尼迪總統遇刺事件也歸咎於蘇聯,認為這是蘇聯對美國的報復謀劃。
所以這份《紐約時報》的報道,得到了美國當局的極大推崇,並大有將其定義為事實的趨向。
所以受美國政府的要求,緊隨《紐約時報》之後,倫敦的《泰晤士報》、巴黎的《費加羅報》以及德國的《圖片報》等西方傳媒巨頭紛紛效仿,舉起各自的“長槍短炮,對劉銘華和肯尼迪遇刺這件事,從各個角度分析了事件的來龍去脈和背後的國際政治因素,使得這一事件更加撲朔迷離、引人關注,其情節之曲折足以拍一部40集電視劇了。
這場由《紐約時報》主動引發的輿論風暴,如狂風巨浪般席捲全球,將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捲入其中。
轉瞬間,風雲驟變!
各國政府、媒體、民眾都紛紛關注著這場國際性的輿論漩渦。
各種聲音、觀點、立場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複雜而混亂的畫面。
在這場風暴中,蘇聯這個曾經的超級大國,卻顯得格外被動和尷尬。
因為在所有評論中,蘇聯在裡面都扮演者某後黑手的角色。
這些都讓蘇聯在這場國際性的輿論漩渦中陷入了困境,處於極為不利的窘迫境地。
本來在國際輿論方面,蘇聯面對西方媒體,就處於弱勢,最要命的是在這此事件中,蘇聯確實是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
最要命的是在不知不覺中,全世界所有人好像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確實是蘇聯刺殺了劉銘華和肯尼迪。
這一共識不只是在西方陣營被廣泛接受,哪怕是在華約的一些地區也都是這麼認為的。
……
蘇聯,克里姆林宮
夜幕降臨,克里姆林宮的燈光在夜空中顯得尤為孤獨。
宮殿內,一陣瓷器碎裂的聲音打破了寂靜。
只見一套精美的青花茶具被憤怒地甩向地板,瞬間摔得粉碎,四濺的瓷片在地板上彈跳,發出刺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