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9部分,南宋不咳嗽,保時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綜複雜,幾乎東南西北各地的人都有,而且連年戰亂不止。
有戰爭的地方就不缺奴隸,戰俘是奴隸最好的來源。不過這個地方洪濤不能自己去,讓卡爾代勞一下正合適。他兒子不正好在那邊有領地嘛,多買點奴隸裝在運油船上一起送過來,捎帶手的事兒。
至於說阿拉伯人和白人適合不適合在熱帶雨林裡生活工作,會不會沒有黑人抗造,洪濤認為這些都不是問題。有了奎寧來治療瘧疾,阿拉伯人和白人應該也能頂一段時間。這麼大的工程,又沒有現代施工機械,光靠炸藥和人力、畜力,死傷肯定少不了。這些奴隸可能還沒來得及死於疾病,就已經死於各種施工事故了。
錢目前對春天聯盟來講毫無意義,這一大片土地完全能做到自給自足,沒有進口的需求,也就沒地方花錢去。中美洲盛產金銀,那玩意自己攢再多也沒啥用,用一堆不能吃喝的破金屬換來更多勞動力,哪怕只是暫時的,也很值得。
弗吉尼亞級這種飛剪式帆船確實比以橫帆為主、船體短粗、吃水很深的歐洲大帆船更適合遠洋高速航行,尤其是在逆風的情況下,它比鮭魚級的航速快了一倍都不止。
從太陽城出來向東航行,到佛羅里達半島之前幾乎都是頂風,過了半島之後,風向就變成了西風,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北大西洋中部,然後改成西南風。以亞速爾群島為分界線,北面是西南風、南面是東北信風。
當年的歐洲殖民者就是順著東北信風一路飄到了中美洲和南美洲,這也是為什麼北美洲離他們最近卻相對中美洲和南美洲佔領的最晚的原因之一,除了人口和貴金屬產量之外,主要就是風向不對。以當時歐洲人的航海技術和裝置,根本無法從北大西洋頂著強勁的西風直達北美大陸,必須先透過巴哈馬群島中轉一下才成。
別說當時的歐洲人需要這麼做,就連鮭魚級這種技術水平已經接近十九世紀的大帆船,從卡爾堡來的時候也得從亞速爾群島南側走,如果要走北方航線,至少要慢一半的時間。但是弗吉尼亞級這種大部分靠上斜衍縱帆推進的船型就不用了,只要別是角度太正的頂風航行,它的船速其實和順風都差不多。真要是正順風它的帆型反倒不成了,必須有點角度的側風才合適,這也算是巴肯廷帆型的一個弱點吧。
對於第一次進行這種跨洋航行的印第安水手而言,他們才不關心什麼帆型不帆型的,每天和北大西洋上的狂風巨浪拼命就已經讓他們精疲力盡了,再加上氣溫越來越低,讓這些在熱帶生活慣了的人很不適應。
原本洪濤以為這些印第安水手必然沒有金河國那些訓練有素的海軍水手堅韌,可是最終結果卻讓他吃了一驚。不管多累、多冷、多怕,只要船上的祭祀能準時出現在他們面前,帶著他們朗誦一遍經文,他們就會重新振作起來,暫時忘掉了一切苦難。不光是這些印第安水手聽完經文像磕了藥一樣,船上那幾名來自金河國的水手也有點受感染。
“群體的力量真可怕……你們上面也是這個德性嗎?你到底是一個人呢,還是一群人?我是不是經過三次穿越就能上去和你們一起禍害別人了?還是要像唐僧一樣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其實我覺得吧,你們老折磨我一個人已經沒啥意思了,不如放我上去入夥一起幹。我已經想出來好幾個折磨人的辦法,可有意思了,你們不想試試看?”洪濤在船上沒人可以傾訴衷腸,但這也不妨礙他繼續高頻率的使用那張嘴,他可以仰著頭對天上說,並且堅信上面有東西可以聽到。這種行為看在水手們眼裡,就成了神使在和太陽神溝通,於是他們就更不怕那些大風大浪了!
“嘟嘟嘟……嘟……”上面還真給答覆了,是一串銅哨聲。
“你大爺個球!裝什麼大尾巴狼……”洪濤聽出來了,這不是天上的答覆,而是桅杆上的瞭望手在吹警哨。
“陛下,前面發現了幾艘船!”很快艦長就跑到了洪濤身邊,把望遠鏡遞了過來。
“看個毛,他在上面能看見,咱們啥也看不見!讓後面的三艘貨船加速趕上來,他們的桅杆更高。”洪濤瞥了這位艦長一眼,就這種素質,放到皇家海軍裡連個二副都當不上。自己船啥德性自己不清楚?這麼低的幹舷,也沒有艏艉樓,除了海浪之外還能看到啥?
桅杆瞭望手發現的情況確實沒錯,當貨船趕上來時,距離又拉近了兩公里。這次看得更清楚,正前方十五公里左右的海面上有至少十艘船,目前還看不清具體船型。但是有一樣兒讓洪濤很納悶,貨船上的瞭望手說這些船沒有固定的航向,好像正在兜圈子。
“讓貨船在後面跟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