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3部分,大明最後一個進士,孤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首的勳貴派,他們算是南京城的地主了,可惜,因為他們手中並無兵權,因此,只是並沒有表態。
“史大人,現在情況未明,北方情況到底如何,誰也不知道,有人說賊軍打破北京城後,已經佔據了北方,正企圖發兵南下,而另外有訊息說,關外滿清已經入關,並且打敗了李賊,現在北京城已經被韃子給佔據了,現在這種情況,你說說我們怎麼能夠發兵北上,如果出現問題,從而導致大軍失敗的話,這豈不是徹底斷送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了嗎?”
說話的是阮大鋮,說起阮大鋮,這也算是明末一個有名的人物了,當然了,才能不錯,可惜名聲並不太好而已,阮大鋮進士出身,先是依附東林黨,可惜在魏忠賢時期,九千歲一手遮天,阮大鋮羨慕之下,就投靠到了九千歲的麾下,可惜卻沒有趕上好時候,很快九千歲被崇禎皇帝給收拾了,而阮大鋮也被貶南京,做了一個混吃等死的平民百姓。
原本阮大鋮以為,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卻沒有想到,李自成這麼一個驛卒居然非常逆天的打破了北京城,逼死了崇禎皇帝,更加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好友,當年同在魏忠賢手下混飯吃的太監高起潛居然帶領帶著大軍就在江南,而後得到高起潛的推擠,他投靠了馬士英。
聽到阮大鋮的話,史可法臉上就是一皺眉,對於阮大鋮,史可法心中是非常厭惡的,當年他的老師,左光斗之所以被魏忠賢殺害,其中就有這個阮大鋮的作用,可惜,心中雖然討厭他,史可法卻也知道他現在是馬士英身邊的紅人,如果貿然對付他的話,那他跟馬士英之間的關係就會破裂,從而就會耽誤了北伐大計,而那絕對不是他願意看到的。
求收藏,求推薦
第一百六十七章擁帝之爭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我等乃是大明朝廷的臣子,朝廷養我等多年,現在正是我等報效朝廷之時,你們如此推三阻四的,到底是意欲何為。”史可法雖然不願意跟馬士英等人撕破臉皮,可牽扯到北伐大計的時候,他還是據理力爭。
聽到史可法的話,馬士英一群人也臉上滿是愁容,他們之所以能夠跟史可法在這裡爭辯,靠的就是馬士英跟左良玉,黃得功等實力派軍閥的關係,而史可法卻不一樣,身為南京兵部尚書,整個江南地區的許多兵馬都是由他操練出來的,十多萬的兵馬,加上他身為東林黨和復興社領袖的名望,可以說,史可法在整個江南地區都是一個風雲人物。
正當兩派誰也壓服不了誰的時候,一直坐在旁邊,看熱鬧的魏國公徐毅突然開口插嘴道“諸位,諸位,剛才大家的話,本人都聽到了,可以說,你們雙方都是對的,也都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只是,你們這樣吵來吵去,也不像一回事,另外,你們大家是不是忘了一件事了。”
“還請魏國公直言,我等只是憂心國事,如有差錯,魏國公儘管指出來。”聽到徐毅的話,兩方頓時都冷靜了下來。
“諸位,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又說,蛇無頭不成行,現在,陛下已經以身殉國了,而太子也下落不明,至於是死於亂軍之中,還是被李賊俘獲,或者流落民間,我等也無從知曉,可無論如何,我等是不是應該先選出貴人,繼承皇位,也要師出有名,否則的話,向今天這樣,你掙我奪的,不說一盤散沙,也毫無戰鬥力,到時候,不論是李賊還是別人前來攻打我們,我們該如何應對,連一個做主的人都沒有。”
不得不說,徐毅的話確實是一針見血,讓原本正在爭吵的兩方,頓時腦子一個激靈,特別是馬士英,作為多年的官場老油條,從一個地方小官,一路升遷,輾轉擔任多個地方的封疆大吏,這點政治頭腦還是有的,所以徐毅的話一說完,他的心中頓時就閃過了一個想法,那就是無論多麼艱難,一定要輔佐一個皇帝登基,到時候不說從龍之功,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自己在有什麼想法,只需要借用皇帝的名義,向今天這樣的事情就絕對不會發生。
“魏國公說的不錯,這點確實是我等考慮的不周了,對於擁力新皇登基之事,依微臣看來,莫過於福王為最,首先,福王乃是神宗皇帝之孫,乃是正宗的黃家子嗣,其次,福王為人寬厚仁德,善於納諫,乃是最好的帝王之相。”心中有了主意,馬士英頓時就開口說道,馬士英之所以推薦福王,不僅是因為他跟福王非常熟悉,而是他非常瞭解福王的性子,知道只要福王繼位,那麼他絕對能夠控制住他,從而控制整個朝堂。
聽到馬士英的話,史可法頓時就皺起了眉頭,對於徐毅的提議,史可法是非常支援的,他雖然為人忠誠,可卻也不是死板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