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7部分,張遼新傳,冥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艘財募�Φ住V遼仝��退鍇�坪躋丫�郵芰蘇帕傻睦磧傘�
“使君,即使是糾正屬國的錯誤。也不應滅其國啊?”管寧、王烈似乎還有些意見。
張遼繼續忽悠。
“我大漢的屬國是倭奴國,如今倭奴國不存,哪有欺凌屬國之意。我軍不過是將欺凌了我天朝屬國地偽國度消滅而已。”
“使君,休要偷換概念。”管寧不悅道。
“這是狡辯!這不過是武將的功利之心作祟!”王烈再度站起來。
張遼見這個理由不被他們接受,於是又拿出另一個理由。
“當然,這個理由有些牽強。但是滅其國也並非完全是武將的功利心。如今我大漢的現狀各位也能看到,天下紛爭。諸侯割據。昔日的屬國斷絕朝貢久矣。此次興霸出兵,不但是懲罰邪馬臺滅我屬國之罪。更是要藉此機會震懾其他屬國,讓其他的屬國看到我大漢威勢尚在,休要趁我大漢內亂之際行那不軌的企圖。”
張遼地這個理由就容易讓管寧他們接受了,畢竟大漢朝雖然獨尊儒術,可治國時還是採納了其餘諸子百家地學說,班超也有過滅國之舉,以一己之力穩固了大漢的西域。張遼和甘寧如此做也不算過份。
“可是我軍不經請示,擅自行動,這是否合適?”王烈接受了張遼地解釋,卻猶豫於無令調兵是否可行。
管寧就比他豁達,一旦認可了張遼的解釋,他甚至能幫著張遼找理由。
“這倒也不是太大的問題。我朝之前也有班固和陳湯的舊事,此二人皆未得到命令,但都根據實際情況調動了兵力。水軍雖然要露面,但滅國一事還是太大,有心人完全能判斷出水軍的真實力量。故而只需在曹司空和天子那裡報備就應該可以了。以使君的關係,想必曹司空那裡已經知曉了吧?”
“幼安倒是聰明。主公那裡已經知曉,否則甘寧又豈會輕易聽我調動?”張遼笑道。曹操那裡確實是提前打過招呼的,只不過理由確實硫磺和硝石以及金銀礦藏,但滅國的理由卻是和郭嘉一起商量好的。可是張遼在話中卻刻意漏掉了天子,也不知在場的有心人是否能聽出來。
注:邪馬臺是日本彌生時代後期的倭人國家,所在位置有九州和畿內大和兩中說法,此處取畿內大和一說。
第三卷 第242章 經濟之道
更新時間:2009…4…15 19:01:00 本章字數:3529
張遼話語中的疏漏在場的人沒人不知道,可是出於各自的原因,全都保持了沉默。張遼也是對這種情況有所預料的,否則他又豈敢在這些人面前露出口風。
管寧他們對漢室不滿的情緒由來已久,除了管寧、王烈之外,國淵、邴原歷史上皆是魏臣。孫乾是蜀漢重臣,但絕對不是大漢的忠臣。宗元則是牆頭草,除了追隨強者,他不會對如今已經勢微的漢室有什麼依戀。
但是問題雖然解決,可王烈卻因為自己的過於冒失和衝動心中愧疚,使得屋子裡的氣氛顯得有些尷尬。還好在場的人都是人精,自會有人出來圓場。
“既是如此,諸位也就無需過於介懷了。今日我等可並非為那牝雞司晨的邪馬臺女主而來,諸位若是捨本逐末,卻非喜事哦!”國淵見事態已經平息,開口說道。
國淵的話讓氣氛頓時一轉,眾人都想起來今天的目的,若是真的為了什麼無足輕重的外藩野人耽誤了自己從財政預算中分出一筆的事情,那可真是對不起辛苦了一年的屬下和自己了。
於是眾人將剛才的些許不快和尷尬拋諸腦後,開始就各自的職責和張遼“探討”起經費的問題。
張遼在和眾人交流過之後,感覺他們並沒有不切實際的開口要錢,雖然宗元那裡提出的經費多了一些,但這涉及到青州兵裝具的換代以及將作營兵工作坊的升級,所增加的經費也都是有明確目的的。張遼估計這些人在之前應該是和國淵做過深刻地溝通,他很欣喜的看到這些人的腦子裡已經初步有了真正的經濟的概念。
“經濟”,這一詞來源於希臘語;其意思為“管理一個家庭的人”。希臘的學者色諾芬在他的《經濟論》中將“家庭”及“管理”兩詞地結合理解為經濟,而亞里士多德則在《政治學》中坦言“經濟就是一種謀生術。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並且對家庭和國家有用的具有使用價值的物品。”中國的嚴復曾將“經濟”一詞翻為“生計”,但日本人將其正式翻為“經濟”,後來孫中山先生從日本將這一說法引入中國,才成為正式的用詞。
在漢代的學術界還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