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0部分,張遼新傳,冥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火也發不出來。
想到這裡,張遼不由得苦笑。曹操對他的瞭解可謂極深,也給足了他張遼面子,而且理由相當的光明正大,若他還不知趣。可就說不過去了。
張遼這個幽州牧府邸同時也是鎮北將軍府,一個大門掛兩塊牌子的事情後世常見。張遼可不在乎這些個虛名。所以,無論是沮授、田豐、荀諶,還是夏侯家三個小兄弟,來的都挺快。倒是田豫這時候正好到城外軍營公幹,夏侯霸也只得派人去通知。
“國讓有事,那等他回來我單獨和他談。今日將三位先生請來,主要是因為主公給遼來信,至於內容……還是各位自己看吧。”張遼不想多說,直接將書信遞給距他最近地沮授手中。
在三位謀士看信的時候,張遼轉過身去關心了一下另一邊地夏侯尚和夏侯衡的樞密司。結果也讓張遼相當滿意。雖然達不到後世歐美諸國在一戰前後的那種參謀部的格局。但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相當先進的設定了。但夏侯尚還是提出了難點。畢竟張遼要求他們在統籌全軍的作訓、編制、補給等等所設計的計算量實在太大,夏侯尚和夏侯衡再加上幾個通曉術數的文士也依然忙不過來。如今正好趁機向張遼要人。
張遼此時哪裡會有多餘的人手。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曹操信中之事張遼必然是要給面子的,到時候就以此事唯有找曹操要人。反正這些年下來,各地公學地學子也該有不少了,調些精通算術地人到幽州來也不是什麼難事。若不是河北之地初定,公學也剛剛建立,張遼也不至於會向曹操求援。
“將軍,此事曹公已經說得明白。鮮于輔戰後就約束部眾,還歸廣寧,也不曾在河北戰事緊張之時出兵相助本初公,又及時向曹公輸誠,無論如何曹公都要保證其安全。/”
說話的是荀諶,雖然張遼身邊地三位謀士均沒有正式的官職,但惟有荀諶對曹操沒什麼惡感,也只有荀諶會在言辭中使用曹公這一敬語。
“哼!雖然老夫也痛恨那些殺害我大漢子民地胡人,可鮮于輔等人終究是為了忠於舊主。況且公孫瓚為人也太過殘忍,那些胡人感懷劉虞之恩德,在劉虞之子劉和麾下,助其為父報仇,倒也算不得錯!”田豐冷然道。
“文遠,元皓所言極是。你若不想四面樹敵,使幽州處處戰火,與鮮于輔、閻柔這一塊倒確實可以放手。”
三個人的話雖不相同,但意思完全一樣。張遼也知道,此時再去計較鮮于輔等人的那些細節已經無濟於事,雖然他心中不爽,但還是決定接受曹操的意見。
“呵呵,誰說我會反對主公的意見?”張遼笑道:“遼當然知道主公此舉的用意,況且國讓曾向我坦言,他與鮮于輔交情頗厚。當日我軍和本初公麾下大軍針鋒相對之時,鮮于輔曾派人問計與國讓。國讓言道:終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宜速歸命,無後禍期。這才使得鮮于輔按兵不動,並於此後向主公輸誠。國讓曾言及鮮于輔行事謹慎,換句話說就是膽小。此時河北大局已定,借他三個膽子他也不敢炸刺。不過主公既然不願多事,遼也省得麻煩。只要他能聽命從事,我也不會去找他的麻煩。但是,他的軍隊我一定要收回重新整編,否則會影響幽州我軍及未來全軍的整編事宜。”
張遼如今決定暫時放手,可不會一直放手。曹操信中並未明確言及軍隊之事,那他按照老規矩辦也不算錯。若是鮮于輔聰明,那張遼也不會閒的沒事找一個已經服軟的人的麻煩。若是鮮于輔有一絲不服,張遼也不介意在解決烏桓之前先讓陳到的騎兵再開開葷。“此事並無不可,曹公信中也併為言及軍隊一事,將軍身為鎮北將軍,統轄北方軍隊及邊事,整編度遼將軍及烏桓校尉麾下之軍隊也屬分內之事。”荀諶立刻出言贊同。
他如今對張遼可是比對曹操都上心,畢竟他已經決定在北方安家,而張家的大本營就在北方。何況曹操身邊還有他荀家兩個引人注目的叔侄,他可不會貼過臉去自找沒趣。
事情涉及軍隊,沮授和田豐就立刻閉上了嘴,他們只是州牧府高階顧問,可不是將軍府錄事參軍。只要張遼不開口問,但凡涉及軍隊、軍事之事,他們一概不管。這也是他們不願給張遼惹麻煩,畢竟兩人還算是曹軍的俘虜。
而對於這些事,夏侯尚他們是基本上沒有什麼發言權的,張遼叫他們過來也無非是讓他們多聽聽,多學習,也並沒有要徵求他們的意見。
其實張遼對鮮于輔和閻柔的惡感完全是因為他們引胡人入寇關內,而且閻柔還曾藉助鮮卑人之力殺掉了前任烏桓校尉邢舉。雖然張遼不知邢舉此人為人為官究竟如何,但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