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3部分,張遼新傳,冥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八月八日,漢帝劉協移居南宮,這座宮殿因為張揚為彰顯自己地功勞,故命名為楊安殿。此時張揚對眾人說:“天子當與天下共之,朝廷自有公卿大臣,楊當出外難。”隨後還軍野王。無奈下,楊奉亦出屯梁縣,韓暹、董承則一併留在雒陽擔任宿衛。
劉協為酬眾將之功,加封以安國將軍張楊為大司馬,楊奉為車騎將軍,韓暹為大將軍、領司隸校尉,皆假節鉞。
這時,雒陽宮室燒盡,洛陽居民,僅有數百家,無可為食,盡出城去剝樹皮、掘草根食之。百官朝賀,皆立於荊棘之中,依牆壁間,尚書郎以下,皆自出城樵採,多有死於頹牆壞壁之間者。
第三卷 第一二八章
更新時間:2009…1…3 20:06:20 本章字數:5671
虎牢關前,張遼駐馬觀望。兩邊一片連綿的山勢至此陡然斷裂,當中矗立著一座關隘。在張遼的眼中,這不足三丈的關牆,全是夯土築成,完全沒有傳說中的雄關巍峨的感覺。可是這虎牢關的正面並不寬大,容不得大規模兵力展開,在加上關前地勢陡峭,即使有遠端的重型攻擊武器如投石車,也很難運動到射程之中。是以,虎牢關也無需修建的太高。
而且,虎牢關北臨黃河,南接嵩山,扼守由東到西通向洛陽的惟一通道…………九曲群山之間的淺壑深溝,在運輸能力不發達的時代,若以大兵團作戰,誰想攻下洛陽,就都不能忽略虎牢。它被稱為“一里之厚,而動千里之權”,“鎖天中樞,三秦咽喉”,當東西交通之要衝,系中州之安危,西進可控制雒陽和三秦諸地,東進可控制黃河中下游平原,歷代歷朝無不是兵家必爭之地。
“子龍,你看。這虎牢關得名於周穆王之時,這位傳說中曾騎了八匹駿馬見過西王母的風流帝王,曾在圃田獵了只活老虎,當時就把老虎圈養在了此地,後來這個地方就有了虎牢的名字。再加上後人因為戰爭而修建了關隘,這裡就成了虎牢關了。”張遼手持馬鞭指著虎牢關對趙雲說。
“可是它現在卻沒有一個士兵在防守。”趙雲淡淡的說。
張遼無奈的笑著搖搖頭說:“幾年前的那場大戰,司隸百姓死的死、逃地逃,十室九空。就連滎陽都幾成空城,遑論這虎牢關。要知道。就連雒陽也不過百十餘戶居民還留在城中。皇帝回到舊都時,不但缺衣少食,就連住處都是臨時找的。唉!”
“不是說是住在故中常侍趙忠的家中嘛?”趙雲奇怪的問道。
“哼!說的好聽。當日董卓強行遷都,西涼軍縱兵在雒陽搶掠,越是大戶人家越是倒黴。趙忠風光了半輩子,他地府邸自然是奢華之極。又豈能逃脫兵禍。如此說,想來是趙忠的舊宅大概還有個門面罷了。”張遼不屑地說。他早就從郭嘉那裡知道了趙忠舊宅的實情,對劉協和朝中大臣的這類“打腫臉充胖子”的行不心中很是不爽。
“唉……”趙雲此時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也陪著張遼一聲長嘆。
張遼這時將腦中的一些不合時宜的想法暫時壓下,回身對趙雲說:“子龍,現在天色將晚,傳令各軍,儘快進關,今晚我們就在這虎牢關休息。”
“諾!將軍。”趙雲應下。自去傳令。張遼帶著張新和衛隊,縱馬進入虎牢關大門。
進關後,士兵的安頓自有趙雲和其餘將佐負責。士兵們各自紮起帳篷,點起篝火,火頭軍們忙著準備晚飯,趙雲他們則安排夜間的崗哨和巡邏士兵。張遼只是在關內巡視了一遍後就回到了自己的住處。
在這夜深人靜時,張遼又想起了他出兵前地事情。
那是自己的兒子張震(滿月後曹嵩起名)出生剛過一個多月。安排在長安的情報點歷經千辛萬苦送來了長安的情報。這時候曹操及其部下才得知長安大亂,皇帝被劫持,李、郭汜大戰。張遼當時就想給自己一下子。因為他當年讀書不細而在此時忽視了長安之事。再加上大戰一起,道路難通,情報根本就不好送出來,直拖延了數月才到了鄄城。
曹操聞報後,立刻讓郭嘉再派人向西查探。並讓駐紮東郡的夏侯派出精銳斥候延伸向西的巡查距離。此時荀甚至進言曹操。請曹操發兵雒陽,救援皇帝。這時的張遼正想著如何彌補自己地過失。一聽荀請求曹操出兵,他當時就看到曹操在猶豫,於是立刻上前以“練兵已然展開,糧草供應已經沒有剩餘,況張濟此時已出兵,我等只需靜觀其變即可。”為由反對荀的意見。在其餘將軍的附和和郭嘉、程昱地勸說下,曹操順勢接受了張遼的意見,荀也明白現實情況不允許,也不再提及此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